晏婴对景公说和谐讲《诗经》,孔子于佩服中提炼出识人真经
晏婴,齐国贤臣,辅政长达50余年。这个人聪颖机智,能言善辩,获得了灵公、庄公、景公的尊重。尤其是到了景公时,晏婴的智慧达到了顶峰,景公敬他如爱“刺猬”,近了刺人,远了又想。这只“刺猬”对景公说“和谐”、讲《诗经》,硬是把景公的立场都说得改变了。这件事,大圣人孔子于佩服中提炼出识人真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完成了人类进步史上的经典之作,即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基本方法。
一天,齐景公同晏婴一起来到了遄台上。遄台,亦称“歇马台”、“戏马台”,其实就是大土堆,至今还保存在临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的内涵源头,就是在这大土堆上,晏婴与景公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和”与“不同”的对话,并被载入史册。这一天,齐景公想登高望远,舒缓一下疲劳的身心,与晏婴站在这里,极目远眺四周。但见不远处,梁丘据驾着车正匆匆地赶来了。大王有闲暇时间,出宫门沐浴秋日阳光,这种好事怎么能缺少梁丘据的陪伴呢!梁丘据得知景公要出来溜达溜达,于是急忙地追赶过来。
梁丘据,齐侯姜尚后裔,齐国的大夫,与晏婴同朝服务景公,并且深受景公的赏识。他为人热情开朗,虚心好学,温顺和善,在景公面前正好与“刺猬”晏婴形成正反对比,他是景公心里的一只温顺的“花猫”。但他的从政理念与晏婴相左,晏婴最看不惯的就是他喜欢揣摩景公心思办事。这点类似于和珅,但他没有和珅那么贪,办事和服务领导的艺术水平是不相上下的,所以景公对他关爱有加,更喜欢同他在一起。晏婴与他的斗争,也是热热闹闹的从未间断过。
齐景公见梁丘据来了——我的温顺花猫,见了就令人浑身舒坦。景公见他赶来,心情豁然开朗,朝廷中的那些烂事烦恼,顿时一扫而光。也许是灵光乍现,上苍恩惠与景公和晏婴这两个人吧!一场人类进步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和”与“不同”的著名对话,在这大土堆上展开了。景公眉飞色舞地对晏婴说:“你看梁丘据来了,多助我的兴,只有他与我和谐啊!”言下之意,你晏婴这个老家伙总像刺猬一样,让人不能尽兴而舒服。
晏婴看着急匆匆而来的梁丘据,一路扬起的灰尘,更让他对景公所说的“和谐”一词感慨不已,于是回答说:“梁丘据这个人啊!他只不过是赞同您而已,哪里能说是与您和谐呢?”景公眯着眼睛、以不屑的眼神看着晏婴,说:“难道和谐与赞同,还有什么差别吗?”
晏婴瓮声瓮气地反问道:“怎么能没有差别呢?”晏婴是个热爱生活而善于从中获得哲理的人,不紧不慢地接着说,“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慢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可以调和心性。君上和臣子的关系,也是这样子的啊!”
景公两眼盯着晏婴,心里想你这个刺猬,今天怎么这么温柔了,君臣之间的事竟然联系到厨房里做肉羹上了,这是什么说道!晏婴见景公有点犯糊涂,便一杆子直插到底,说:“国君认为可以,其中如果包含了不可以的地方,臣子进言指出不可以的地方,就可以使政令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其中如果包含了可以的地方,臣子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地方,而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就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上)(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