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玉石文化的呢?
提到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玉石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普遍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还是只有中国人认自己的玉,主要购买力还是来源于国内,国外不认也不喜欢。尤其是中国玉石所承载的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老外们要是不下点心思去学中国古文化,那是根本就不懂的。
清代 | 玉观瀑山子
马未都先生就曾在一档节目中讲到,乾隆五十八年,80多岁的乾隆接见了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并送了他一柄玉如意,另外再送一柄给英国国王。玉如意这个东西我们都知道,是过去王侯贵族都喜爱的一种陈设品,上面雕有龙凤等各类吉祥图案,代表顺心如意。因为贵族喜欢,所以多是用上等材料精工细作,十分美观和贵重。除了作为进献的礼物之外,还是皇帝赏赐外国特使与臣子的上等礼品。
清代 | 青玉凤蝠如意
但英国特使他又不懂这个,不仅不认得如意,连如意本身珍稀的玉石材质也不认识。马嘎尔尼在日记中这样记录,说玉如意是“像白色玛瑙的石头,长约一尺半,有奇怪的雕刻,中国人视为珍宝,但物件本身看来并无多大价值"。国家领导人给的国礼,英国特使就是这么一个态度,这就是因为外国人不懂咱们的玉石文化。英国人为了解释如意,还硬是给翻译成了“权杖",是权力的象征,但如意本身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清代 | 碧玉透雕如意
那要说既然不懂中国的珠宝玉石,怎么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抢得又那么欢呢?那么多中国文物流落海外可是事实啊!这是因为无论再怎么不懂,但全世界对于审“美"这件事还是共通的,至少好不好看还是能分辨得出来的,美丽的东西谁不喜欢呢?
中国当代玉雕作品 | 《青玉子非鱼》(五件套) 作者:杨云峰
除了认“美"这件事,还有就是认同中国的玉雕工艺。就比如说镂空雕刻的炉瓶、剔透晶莹的薄胎杯具、立体生动的玉山子,他们也许看不懂上面的图案是什么,都有什么寓意,但一听到这样鬼斧神工的作品是人工历时数年打磨而成,就足够赞叹不已了。
中国当代玉雕作品 | 《碧玉瓶》 作者:茹月峰
而今,随着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有很多外国的玉雕师慕名而来。因为欧美等西方国家缺少中国这样相对成熟完备的玉雕市场和玉雕技艺,所以他们陆陆续续的到中国来求学、合作与交流,并深受苏州玉雕的影响,还融入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对于玉雕艺术的理解。不过有时候成品嘛,可能就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文化差异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美国当代玉雕作品 | 作者Matthew(2014年Matthew成为第一个获得苏州子冈杯玉雕精品展金奖的美国艺术家)
新西兰当代玉雕作品 | 作者:Donn S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