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是李白,诗圣是杜甫,您心目中的词圣和词仙是谁?
前言
前几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诗圣”是杜甫,而“词圣”则无定论,你心目中的“词圣”是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诗圣”是杜甫,但是没有人说谁是“词圣”,题主还提供了几个著名的词人:李后主、苏轼、辛弃疾、周邦彦、姜夔……
我们知道,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那么词圣需要具备什么特点呢?老街认为词圣应该有这个几个特点:首先,是男性词人(不是歧视女性啊);其次,其作品应该有忧国忧民之心;另外,他的作品数量与质量都应该比较高。
老街觉得,从题主列出的几位作者来看,作为词圣都不算太合适。另外,李白是诗仙,大家觉得谁像词仙呢?
一、一代词帝李后主
如果说评选词帝,那么南唐后主李煜当仁不让。虽然会填词的皇帝不仅仅他一个,但是他的确是皇帝中最会填词的。
作为南唐的末代皇帝,早期的李煜过着奢侈荒淫的帝王生活。 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类花间词派、宫体诗的味道,显然与杜甫相隔万里。
例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所描写的男欢女爱之情: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南唐灭国以后,李煜成为了阶下之囚,可是偏偏学不了刘婵装傻,反而把一腔愤懑都写入了词中,终于造成了杀身之祸,也未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可见,变成一个亡国皇帝以后,李煜的词风完全转变,甚至被王国维称之为血书。无论前期还是后期,李后主显然和杜甫生活在两个世界,他们的风格也在两个世界。
李后主虽然是一代词帝,但他不是杜甫这种风格的词圣。
二、苏轼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一座异军突起的高峰。他的旷达与豪放,改变了词的婉约之风。以至于李清照酸溜溜地说:
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明朝张炎张綖编撰词谱的时候,把词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苏轼无疑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即使婉约风味也不失旷达之情,例如《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更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迈高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当然有描写普通百姓生活的作品,例如五言古诗《鱼蛮子》:
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余。异哉鱼蛮子,本非左衽徒。连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庐。于焉长子孙,戚施且侏儒。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破釜不著盐,雪鳞芼青蔬。一饱便甘寝,何异獭与狙。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空虚未可知,会当算舟车。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
这首诗有一点杜甫的味道,但是宋人的诗和词不同。在苏轼的词中,我们见到的是美好的一面,例如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词这种形式,多是美化现实生活。另外,苏轼没有经历战乱的感受,写不出杜甫那种国破山河在的作品。
三、词中老杜周邦彦
王国维曾经称呼一个词人为:词中老杜。
这个人就是周邦彦,一个御用文人,作为大晟府的官方词人,他被称为婉约词之集大成者。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王国维的词中老杜,是指周邦彦对于词的音律、句法和章法上的贡献。周邦彦词有其起严整的法度规范,对于南宋人有着深广的影响。
但是在题材、思想内容等方面,周邦彦当然和杜甫完全不是一路人。
例如他的《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作品大多是别愁离恨、男女恋情、人生哀怨等等,从这方面来看,其格局太小,只能仰望杜甫而已。
四、暗香疏影中的姜夔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布衣词人,古代的诗人大多做官,纯粹的布衣并不太多。
姜夔虽然深受周邦彦的影响,但是他题材倒是广泛,有感时、抒怀、写景、咏物、恋情、记游、交游、酬赠等。
而且,姜夔词"清空"和"骚雅"的特色,恰恰与杜甫这种现实主义诗人的风格不同。
姜夔也有忧国感时伤世,例如这首代表作《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有黍离之悲,有杜甫《春望》的感觉。不过杜甫对于普通人艰辛生活的描写,在词中却不多见。
五、挑灯看剑辛弃疾
辛弃疾可能更像杜甫一点点,但是二人的际遇完全不同。
杜甫是一个沉于下僚的小小官吏 ,他像是裹挟在安史之乱中的一粒微尘。而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拥有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经历,在朝政上也曾经有一定的发言权。
二人作品都充满了爱国精神,但是辛弃疾有机会成为参与者,杜甫却永远是一个边缘旁观者,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还有一点,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杜甫,半生漂泊, 衣食堪忧。而辛弃疾生活奢侈,锦衣玉食。杜甫诗中对于普通士兵、百姓生活经历的描写,在辛弃疾的词中很少见到。
辛弃疾忧国的内容不少,忧民的内容,就无法和杜甫相比了。例如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词中,老骥伏枥的豪迈,是杜甫这种小人物所不具备。然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志向,又是辛弃疾、姜夔等人难以企及的格局。
六、晓风残月柳屯田
有朋友提到:柳永呢?
柳永有一首《鬻海歌》,描写了海边盐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去兵、辍征和罢盐铁的主张。这首诗颇有杜甫诗的意思。不过柳永的诗创世不多。
柳永的词则是另一种风格了,你很难想象到杜甫这类人看到柳永《定风波》,会作何感想: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晏殊就曾经鄙夷的对柳永说:某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
宋人作诗和填词往往两幅面孔,作诗是一幅道貌岸然的夫子像,填词则变成了一个风流倜傥的纨绔少年。
结束语
词这种委婉浪漫的方式,不太适合表达杜甫那种现实主义的内容。因此李清照曾经说过“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因此在词人中,找一个杜甫风格的词圣,似乎有点缘木求鱼了。
南宋辛派词家往往词中表达中原父老期盼王师,仁人志士力图恢复中原的理想。这一点倒是与杜甫相类似。
但是没有哪个人,可以达到杜甫这种在形式与内容上集大成,在数量和质量都具备高水准的条件。
虽然王国维说周邦彦是词中老杜未免偏颇,但是说苏轼似诗仙太白,老街觉得还是挺恰当的。
如果说词仙是苏轼,您觉得哪位词人称得上词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