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故事里”的坚守与创新

2020-10-14

 作者:肖扬

  在评价《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一期时,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仲呈祥表示:“节目蹚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不仅是对电视综艺,对整个中国文艺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描绘当下的精神图谱

  如果说第一季《故事里的中国》侧重于回望历史、铭记不朽,今年的第二季则在继续致敬经典的同时,开辟了新的叙事场域——节目怀着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创新魄力,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努力描绘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新一季第一期《扶贫路上》讲述殉职在扶贫一线的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表示:“新闻结束的地方,就是艺术开始的地方。新闻展示的是‘怎么样’,而艺术要挖掘的是‘为什么’,也就是表达清楚人物的行为动机和逻辑关系。在看了《扶贫路上》以后,我对黄文秀的认识远远要深于新闻报道里的她,因为新闻是理性的讲述,艺术是情感的演绎。《故事里的中国》以戏剧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聚焦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呈现。它以戏剧为主体,并用访谈来进行情感的铺垫和升华,让真实和艺术相互辉映,塑造出动人心魄的艺术形象,进而让真实的中国故事被人铭记。我觉得这档节目是带有探索性的和创新性的。”

  迸发“家国同构”的表达自信

  从《流浪地球》到《我和我的祖国》,再到今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家乡》,激荡人心的中国故事总是和“家国情怀”有关。近几年来,这类优秀作品表现日益强势,背后除了中国观众不断崛起的文化自信,也离不开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就得讲好中国人物,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要讲好“中国式的英雄主义”。什么是中国式的英雄主义呢?在平凡中写就不凡,在集体中成就自我,“家国情怀”永远是中国英雄的底色。

  《学习时报》社学习文苑版主编张丹丹说:“英雄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为国家和人民披上了战衣后就成为了英雄。《故事里的中国》讲述普通人的真实故事,不仅能够感动中国和世界,还能让人在现实境遇中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光芒。”

  在“融合求索”中创造经典

  《故事里的中国》新一季节目开始尝试部分丢掉“经典的拐杖”,用完全原创的方式去打造致敬新时代的经典。形式的突破本身有很大的难度,但创作团队下足了硬功夫、用尽了笨办法,很多细节让人难忘。

  在将作品浓缩搬上舞台的过程中,节目在现场逼真复原了黄文秀的工作场景和家庭原貌,获观众点赞“完全是电影级的精细”;另外,还邀请黄文秀的姐姐和演员钟楚曦深入交流,更好地帮助演员理解人物的内心,力求“神形兼备”的表演质感。

  在访谈环节,节目邀来黄文秀的同事、家人、朋友,还有采访过她的记者、她帮扶过的村民……从不同角度为观众“拼图”还原一个鲜活的黄文秀。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手机里的黄文秀”,每个人分享保存在手机里的黄文秀的视频、照片,纷纷道出对她的怀念。这一环节引得许多观众再次泪奔,仿佛那个爱笑的女孩并没有离去,她就像戏剧《扶贫路上》所幻化出的艺术形象“蝴蝶”一样,停靠在了无数人的心里。(肖扬)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