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民俗】游走于针尖的民间艺术——会东刺绣艺术
刺绣,起源于人类服饰自身的需求,原始人类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用植物的色彩涂抹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纹身”,后来画在衣服上,再后来慢慢演变成为绣在服饰上。古时女子,擅长刺绣,也喜爱刺绣,这已经不再是谋生的手段,或者必备的技巧,而是一份最精致的追求,和对美好的渴望。更是一份深深的心意和浓浓的情思。
我国各地均有刺绣,除了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等。少数民族的特色绣品更是数不胜数。会东地处川滇交界处,会东县刺绣工艺集本地汉族、彝族、苗族刺绣工艺于一体,不断吸收周边其他地区及民族的刺绣工艺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会东的刺绣目前多为平绣、挑花、补花等。
会东刺绣最为特别的是挑花,挑花技艺始于唐宋,成熟于明末清初。会东与云南相接,因此会东挑花技艺在秉承汉族挑花技艺特点的同时吸收了当地彝族、苗族的挑花风格自成一体。挑花在新街镇一带尤为盛行,女孩们在7岁左右都要学习挑花技艺,母亲在为自家女儿传授挑花技艺的同时,也把纹样的名称、含义和相关的历史、神话故事传授给她们。挑花工艺通常不绘图,通过挑花者心里构图直接数纱用针,以底布经纬线形成的“十”字为坐标,以对角插针形成的“╳”形为最小单位,再由这些最小单位连续起来,延伸开去组成齐整美丽的图案,图案与蜡染图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会东挑花以技艺分为明挑和暗挑,“明挑”为底布正面朝上,从正面行针,于正面出花,这种技法简单易学,比较普遍。“暗挑”是底布反面朝上,而于朝下的底布正面出花,这种技法在当地被称为“反挑正看”,它的好处是从反面行针能够使图案背面显示出脉络清晰的行针路线,从而提高速度,也使得画面更加整齐美观,富于变化。不过要熟练掌握这种功夫,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会东挑花以颜色分为素色挑花和彩色挑花。“素色调花”以白色或蓝色平布为底,用青线或白线挑绣,图案多为花鸟、家畜的形象;“彩色挑花”以青色或其他深色布料为底,用彩色丝线挑绣,这种挑绣图案的纹样多采用“反挑正看”的技法,采用厚重的满挑方式,以众多的“╳”字形有规律地铺满图案纹样的面,而把底部的颜色流出来构成图案的轮廓,这种技法图案更为丰富,如行云流水、花鸟鱼虫、龙凤狮虎等等,其构图严实饱满、繁而不乱,色彩华丽。
会东挑花工艺的针法有“十字针法”“长短针法”和“回复针法”。“十字针法”最为常见,它以若干个小十字构成图案,每个小十字的大小以布料纱线粗细而定,一般在三至六纱之间。“长短针法”以横向或纵向架线,也有斜架的构成图案,这种针法多用于彩色挑花。“回复针法”是先在底布从一个方向用斜线行针挑出图案的型,再从反方向用相反的斜线挑回去,使正反两面呈现出同样的图案,难度较高。
挑花绣品大至被单、服装,小至钱包、香袋等。
会东刺绣中的平绣是刺绣的基本针法。起落针都必须是绣在花样的边缘,绣线做平行紧密的填补绣,针脚排列整齐均匀。一般用来绣小花、小叶等图案。不适用于大图案。平针因针脚的不同有直平针、横平针、斜平针等。平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整齐;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
会东刺绣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技法叫补花绣,又叫贴布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其绣法是将贴花布按图案要求剪好,贴在绣面上,也可在贴花布与绣面之间衬垫棉花等物,使图案隆起而有立体感。贴好后,再用各种针法锁边。贴布绣绣法简单,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致大方。
会东刺绣,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存在,在继承古老丰富的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因当地各民族挑花技艺相互影响、逐步融合,使会东刺绣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凝聚着本土文化的积淀,从针头到线尾,从起针到成型,打磨的不仅是功夫还有心性。针线之间,使平板的织物有了凹凸,使冰冷的布料有了温度,绣品在指间渐渐生动、鲜活起来。
我们需要您!
编排 孟杰
校对 孔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