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6岁冠军王恒屹,被肉麻情诗考得不知所措,康震笑而不语
作为一个资深诗词迷,笔者也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所有诗词都适合中学以下的孩子们读。比如纳兰性德和李清照的一些凄婉情词,比如诗人们不得志时写的一些借酒消愁诗。
所以,当笔者看到《中国诗词大会.中秋诗会》的这道题时,也着实有点儿吃惊。这次中秋诗会,最受大家关注的应该是6岁的小选手王恒屹了,本次他和奶奶凭着出色的表现,打败了两组学霸家庭,拿下了总冠军。
从王恒屹答题时的从容来看,他对诗词的涉猎非常广,很多冷门诗词他都会背,而且能理解。但在总决赛中,这位小冠军却被一首肉麻情诗考得不知所措,大家且看题目:
假如回到《诗经》时代,你要跟心上人表白,最合适送她哪一种花呢?
A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B.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C.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选A,而小恒屹选的是B,对于他这样的选择,坐在一旁的康震笑而不语。而蒙曼老师也表示,小恒屹没经过这个阶段,所以答不上来是正常的。蒙老师的几句话,让本来不知所措的小选手抿着嘴直憨笑,场面也是十分有意思了。
蒙曼老师后来做了耐心的讲解,她认为这其实就是爱情和婚姻的三步曲。这三首诗,都出自《诗经》,至今都有2000多年的历史。
第一首是《郑风·溱洧》,大家且看全诗:
这首诗写的是郑国的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河边春游的情形。其中有几句很有意思的对话,女方说:“那边很好玩,我们去看看”,男方回答说:“虽然我已经去过了,但是为了你再去一次也无妨”。然后两人便开心地前往,“赠之以勺药”这一句是指男生送了一朵芍药花给女生。在唐宋之前,芍药比牡丹还要珍贵,送它给心上人,其实就是表白。这样一首肉麻情诗,6岁的小恒屹应该是没有读过的。
第二首是《周南.桃夭》,这其实是一首祝福女子出嫁的诗作,全诗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写得也是十分直接的。以桃花为起兴,其实就有赞叹新娘美丽动人的意思。“宜其室家”说的正是这位新娘是个好姑娘,娶她就娶对了。提到这首诗,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想到另一个成语“逃之夭夭”,这个成语就是由“桃之夭夭”衍化而来。原本“夭夭”指的是桃树繁茂的样子,至于为何会有这样的衍化,文史专家们还没有研究清楚。
第三首诗出自《周南·芣苢》,全诗如下:
诗题中的“芣苢”是一种植物,这首诗描写的是人们在一起采芣苢时的情形。“芣苢”在古代是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的,它是一种能结很多籽的植物,所以那时的人们采它就是希望新人能多子多孙。
了解了这三首诗,我们自然就能选出正确答案。第一首是表白诗,第二首已经成婚了,第三首则是希望多子,正确答案自然是A选项。
A选项这样的肉麻情诗,对于6岁的王恒屹来说,不了解显然是很正常的。毕竟一般老师和父母,也不会让孩子读这一类的作品。
其实王恒屹答错这道题,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哪些诗是真的适合孩子们读的。以这3首诗为例,它都是出自《诗经》的,作为五经之首,他们是古代读书人从小就要读、甚至要背下来的。而在近些年来,随着国风的再度流行,它也与《弟子规》、《三字经》等作品一起,成为了很多老师要求孩子的必读书目。
但在《诗经》中,有很多对爱情描写特别直接的作品,那我们是否也该效仿古人让孩子从小背呢?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同样的,《弟子规》和《三字经》里,其实也有不少糟粕,比如宣扬对家长盲目服从,比如忠君等内容。对于这些国学经典,笔者个人的观点是,咱们不能一刀切地让孩子全盘接受,一定要懂得分清哪些是精华部分,哪些是现阶段孩子该读的,哪些是他们长大一些才该接触的。事实上,有些不符合他们年龄层的东西,其实他们背了也理解不了,那不就是浪费时间吗?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