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西林壁》,深入浅出却蕴含着深刻寓意
2020-10-06
《题西林壁》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写景诗。庐山横看为岭侧看为峰,远观低矮近看高耸。而实际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山所悟亦如世事。由于所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只从一个角度来看待事物或所处的环境难免会有失偏颇。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才能摆脱固有思维或成见。
[原文]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1)题西林壁: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这首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横看: 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 侧面。
(4)各不同: 各不相同。
(5)不识: 不能认识,辨别。
(6)真面目: 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7)缘: 因为;由于。
[写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