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农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只“猪”,全球仅此一只,无价之宝

2020-10-03

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众所周知,猪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牲畜,分为家猪和野猪。虽然有着不同品种,但大多长得耳大、头长,体胖肥圆。家猪是被人类驯化后野猪的亚种,也是如今人们食用猪肉的主要来源,那么关于猪的历史文物,大家了解多少呢?

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位于湖南湘潭九华乡的一户村民正在家中盖新房,这位村民名叫朱桂武,是当时桂花村生产队队员。

为了能早日住进新房,他带领儿子和当地几个村民初春即开始动工打地基。随着地基越挖越深,突然听到"哐当"一声响,打破了这个村的宁静。

原来地基之下埋藏了一只野猪模样的庞然大物,虽然锈迹斑斑,却栩栩如生,经过一番清洗后发现是一件铜器,让朱桂武父子和村民惊讶不已。

大家疑惑之余正愁着如何处理这件铜器,朱桂武的儿子朱伢子想起来这只铜猪貌似在书本上见过,可能是一件宝贵的历史文物。这让桂花村的村民更加兴奋不已,没过多久这个消息便传开了。很快一位收旧货的老板过来找到朱家父子,愿意报销朱家修建新房的一切开支,来收购这件铜器。

朱家父子考虑片刻,觉得此事非同一般,还是应当交由政府处理,毕竟如果真的是一件文物,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发现,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朱家父子拒绝了这位老板后,第二天就冒雨赶着把这件铜器上交给了县政府,由于没有专门的文物管理机构,父子俩又不辞辛苦将其送至省博物馆。

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确证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朱家父子终于放下心来安心返程。之后湖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对这件铜猪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它是世界现存唯一以猪为整体形象的商代猪尊。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历史文物随着战乱或是气候原因早已失传,商周时期的文物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这件商朝猪尊非常的珍贵稀有,全球仅此一件,曾多次被故宫博物馆借展,闻名世界。

那么为何这件猪尊会出现在朱家父子的新房地基中呢?

当时馆内的工作人员经过分析,认为一切并非偶然。商周时期,中原文化早已流入湘潭一代,古人为了举行祭祀等重大活动,会铸造很多盛酒器具,猪当时已经是奴隶社会重要的家畜之一,以它为原形来铸造各种用途的青铜器,是非常合理的,进一步证实了这件商代猪尊的出处。

而朱桂武家的新房刚好面对湘江,地理位置优越,周围土壤与接近猪尊处的细沙土不一致,更好的保证了猪尊周围的相对干燥,这样即使在多雨潮湿的南方,也能保存大致完好。

再来说说这件猪尊本身,重约三十多公斤,头部和腹部纹理不一,分别为兽面纹和鳞甲纹,全身有多处小孔,古人通过这些小孔向里面灌注酒水,用以祭祀沟通天地,因此整体看上去非常神圣庄重。

有趣的是猪尊背部的孔盖上铸有一凤鸟,看上去非常富有田园气息,据说是当时野猪外放的一个象征。说明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驯化野猪的方法,至今在我国部分农村还能看到这种放养模式。猪尊本身有六处伤疤,表明其被古人多次使用。这件铜猪的铸造工艺从侧面反映了古人的大智慧,能工巧匠精神从远古便传承了下来。

后期经过专家的反复研究,他们推测朱家父子新房附近可能还会存在类似的青铜文物,因而在遵循他们的同意后,沿着地基继续深挖,但最终一无所获。说明这件铜猪是一只窑葬品,并非墓葬品。除了这件商代猪尊,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曾考古发现过猪骨。猪在甲骨文中写作"豕",加上一个宝盖头就成了"家",寓意家里养了猪,才算完整。可见猪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生产力。

如今这件年代久远的千年铜猪,已经多次参加过世界展览,除了向世人展示它精美的工匠艺术外,更多的是可以感受到艺术背后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时代变迁。进一步推动了商周时期的文物研究工作,意义非凡。

因此对于朱家父子这种主动上交国家文物的行为,政府部门给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以示表彰,同时赢得了世人的普遍赞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