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敦煌壁画:在被历史长河吞没之际,一群人硬生生把它拉了上来

2020-09-30

早期的敦煌,到处都是黄沙飞扬,荒凉寒苦。甚至车辆都不能到达,进入敦煌只能骑着骆驼进入。有这么一群人,千里跋涉,不畏险阻,来拯救在历史进程中已经摇摇欲坠的莫高窟。工作环境没有水,没有电,与世隔绝。但是他们毅然决然地投入了这份事业当中,保护了我国的艺术瑰宝。

敦煌壁画是我国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艺术作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规模很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安抚古人的心灵。

敦煌壁画的艺术性很高,内容题材源自生活,赞美生活,但高于生活,集成艺术。敦煌艺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需要非常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想象力。古代绘画中,中国以写意著称,西方以写实见长。

但是敦煌壁画却是将两者融合,在早先发现的壁画中,大都是以宽袍为主,人的躯体并没有在画中描绘出来,大都是通过衣着来体现人的筋骨。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大都为半裸或是全裸,人体的比例结构解剖比较准确,人物的肢体描绘比较具体。这在当时的社会这种画法是非常少见的,不得不感叹当时画家的大胆与技艺高超。

其实,地理位置或许对敦煌壁画画风有一定影响,汉代时期,中国丝绸以及先进技术不断传播到中亚、西亚甚至于欧洲,同时来自外国的物产通过敦煌进入中国。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然会产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中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这些都是催生出敦煌辉煌艺术文化的条件。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一千多年,随着时间的冲刷,那曾经敦煌荣耀的见证,敦煌壁画已经满目疮痍。

1943年春天,常书鸿在出国深造完毕便毅然决然地返回了敦煌,常老先生想起当时的场景感叹道,从我们到达莫高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到有种遭遗弃的服“徒刑”的感觉压在我们心头,而这种压力正在与日俱增。

直到1944年的秋天,教育部才正式批准成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常老先生任职所长,正当他们努力工作拯救敦煌艺术时,教育部发来通知宣布解散敦煌艺术研究所,常老先生并未就此动摇,他继续领导着大家,他说:“我们的工作本来就是全凭自己的力量干起来的,研究所撤销与否,实际意义不大。”

就这样,这些工作人员在没有薪水,条件艰苦的环境下还是全身心投入了拯救莫高窟艺术的事业中来,辛勤几十年,大家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为保护莫高窟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我国的艺术瑰宝。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