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以世界名著为主线的艺术展,不仅要用眼看还需用心“读”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近日,成都时代美术馆的开馆首展“看不见的城市”正式与成都观众见面。程新皓、邓筱、何利平、黄佩姗、梁文华、林羽龙、刘利斌、马赛、邵洋、曾朴、曾杨、张晋等多位本土新锐艺术家带来了数十件作品和艺术迷欢度国庆。这些作品涵盖了包括行为艺术、绘画、影像、摄影、雕塑以及交互装置等在内的多种形式。
和很多常规艺术展不同的是,这个展览不光需要用眼看,而且还要用心读。展览借用了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当中的三段章节作为展览结构,将展厅分为了三个部分:连绵的城市、轻盈的城市与隐蔽的城市。
对于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来说,一切走向视觉化普遍与工整的形式似乎是唯一的命运。在《看不见的城市》这本书中,卡尔维诺以模仿可汗和使者的口吻对怎样描述城市进行了现代性的重构。相对于中国的沿海城市,成都因为身处腹地所带来滞后的时空,生活节奏变得缓慢。这些隐性的比喻、微乎其微的杂音还没被城市彻底覆盖和吞没,它们同城市共同诞生,也相互影响。
“同样是从偏远的地方归来,你却只会告诉我某人晚上坐在自家门槛上乘凉时想些什么。你的跋山涉水究竟有何用?”在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里发出的灵魂拷问或许能在这个展览中找到答案。
作为一场以小说为基底的展览,成都时代美术馆的整个空间中也选取了《看不见的城市》中的部分文字,与艺术家的作品相互缠绕、指引。整个展览由连绵的城市开始,接下来,观者将自行选取目的地:两个入口分别通往轻盈的与隐蔽的城市;它们互不干扰,却也并没有被割离开来。
观者置身于展厅当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利用沙堆、野草、霓虹灯和地图等一些显而易见的符号作为物质化的体现,其内部指向在这类城市化的塑形中,艺术家是如何与秩序、形式、功能和趣味斡旋,同时在想象与现实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在这个空间里,观众可以辨别出不同的场所,且自由地穿行在沙滩、草地和街巷之间。
为何以“看不见的城市”作为展览主题,策展人李旻姿谈到,自己在美国读了七年书后回到成都后发现自己对这座城市,对这里的人并没有那么熟悉了,于是想做一场关于“城市”的展览。
其中,在“连绵的城市”单元中有地图、街景,观众可以看到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元素;轻盈的城市选择了一些在材质和色彩上偏轻盈的作品;隐蔽的城市更多的关注到拆迁等已经或正在消失的边缘地带。
为了与观众保持持续的互动,艺术家马赛、邵洋在现场完成的交互装置作品《我拆,我拆,我拆拆拆》也是采用了盲盒的形式,观众填表、完成一系列相应的要求后即可获得展墙上的盲盒,这里面有的有礼物,有的是空盒子,之后美术馆和艺术家也可以就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展开进一步的创作。
展览开幕当天,还有一个艺术家与观众的分享与互动环节,参展艺术家从各自的作品以及对于“城市”的理解中展开讨论。城市由人构成,每个人对于城市的理解又都是千差万别的,在理解的偏差中,艺术家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讲述着各自的故事……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2日,感兴趣的观众可前往成都时代美术馆(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华熙live·528艺术村商业A区G层110号)观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