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江苏狮子山村里的干部赶向当地博物馆汇报了一件事

Image 2020-09-29

1984年,江苏狮子山村里的干部赶向当地博物馆汇报了一件事,几个学生在村里的取土场玩,无意中发现许多陶制小人头,好像是陶俑。

当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时,孩子们玩耍的工地已变成了一个小市场:有人在土里不停地挖,有人坐在边上焦急地等着收购,一个小泥人10元钱。

考古人员很根据小泥人的样式很快判断出这是西汉的陶俑具有重大价值,盗挖盗卖活动很快被制止,现场被严密封锁。考古专家们开始了抢救性发掘。

经过2个月,共发现5个俑坑,4000多个陶俑。这简直就是个庞大“兵马俑”啊,这个巨大的陶俑军阵就这样被发现了。

那么,能这么庞大的兵马俑的人想必身份绝对不一般,汉代等级制度森严,能够用兵马俑陪葬的肯定是既富又贵的王侯级别的高官。

在狮子山附近长达漫长的10年搜寻过程中,考古队员听说曾有一位农民在挖出过红薯窖,而且还挖的很深。山上都是坚硬的石块,怎么就能挖出那么深的红薯窖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红薯窖正好就挖在墓道上了。

考古队马上行动找到地窖的位置开始了挖掘,这一挖挖出了惊世的狮子山楚王陵。楚王陵在狮子山主峰南坡凿石成墓,总长117米,宽13.2米,深入山下 20 余米,这庞大的地下宫殿几乎把山体给掏空了,气势磅礴全国罕见。

该墓以巨大石块填塞墓道的‘王陵塞石’,以及用石板封墓道、铁水灌墙、顶门器、16块巨型石封门等一系列看起来牢不可破的防盗措施。

葬者为防止墓室被盗用来封堵墓门的塞石,然而塞石已经被拉了出来,而且上面扔满了各种文物。考古人员估计,盗墓者肯定通过主墓口进到墓室里了。

即使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都需要起重机才能搬运的巨大塞石上,都凿有一个类似“牛鼻眼”的东西,盗贼正是把绳索拴在牛鼻眼上,不知用了什么技巧,居然把五六吨重的塞石拽了出来。

考古队员的心情再次跌落到了谷底,这墓显然已经被盗。更令队员们心跳不已的是,石上还出现了无数玉片,在个别玉片上发现了缠绕在上面的金丝。专家推测,这些白玉应该是墓主人下葬时身上所穿的金缕玉衣的玉片。

盗墓人将玉衣拖到墓门口,一片片拆散,抽走了上面的金丝。这些玉片,包括玉璜、玉壁都是名贵宝物,为什么盗墓贼不拿走呢?

显然,这些玉器绝非凡品,它们都是王室标志性的器物,盗贼即使拿到外面也没任何用处,不但无法换成金钱,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由此看来,盗墓的时间离下葬应该不会太远,或许是汉代王莽篡权战乱时期被官方盗墓。

幸运的是,虽然主墓门后的各室中的主要物品已被盗,可是天井下内墓道中三个耳室和陪葬墓都没被盗,虽然盗洞已经快打通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又放弃了。

其中出土精美文物2000多件。包括17万6千余枚半两钱币,数十枚封泥和200件玉器。有用4248片上等玉制的金缕玉衣、玉壁、镶玉木棺、玉板、玉璧、玉璜、玉舞人等种类齐全的玉器。

汉墓出土的玉器总体来说博大精深,挺拔生动,代表了楚国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除了以上众多玉器外还有一件很有代表性的楚王棺具,出土时各类玉片玉板有1781片,经补充后达2095片,复原成一具完成的玉棺。

狮子山楚王陵还有一个印库,专门存放官印。发掘时,印章已分散,总共搜集到 150 多枚。 有史官、祭祀官、海邑左尉、司马、千人等印章,但独独没有墓主人的印章。

他的印章到哪去了?是盗墓贼拿走了? 还是发掘时丢失遗漏? 龟山汉墓的楚王刘注印章,就是后来被当地一个小伙子拣到的。 如果这个印章也有人捡到,那也捐献国家吧,免得大家为墓主人的事争论不休,也算为考古作了一大贡献,肯定也会受奖的。

通过墓葬中出土的陶俑、钱币以及墓葬的形制的分析可以断定,楚王陵墓主不会晚至第五代楚王,学者们倾向于此墓是西汉楚国第三代楚王刘戊。

然而楚王刘戊是汉景帝三年七国之乱的叛首,谋反在西汉是重罪,畏罪自杀的楚王刘戊竟能享受金缕玉衣及庞大兵马俑陪葬的待遇?!

但这座陵墓最终未修建完成,与刘戊谋反失败自杀匆匆入藏的历史相符,但另外一种说法是狮子山楚王陵墓主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较为合适,刘郢客虽在位四年,不过通过人海战术,加之狮子山石质较为松软,几年内建造这样一座墓葬并非不可能。

有个小插曲,考古过程中,在一个储藏室时, 发现了一只大铜鉴,里面盛满了水,水底有一只木瓢,考古人员激动不已。

一只两千多年前的木瓢 如果能取出来肯定有研究价值,但具体怎么捞出来,大家犯难了。 在这之前,长沙马王堆汉墓时,曾发现水中漂着一节藕,一捞就散掉了。

这次方案是:先从铜鉴下面放水,等水瓢一露出水面,就取出做防腐处理。但当放水时,水发生了轻轻的晃动,片刻,木瓢就无影无踪了,连瓢渣也没有留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是个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