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实: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中华文明正迎来第一缕霞光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文明的辉煌程度可谓首屈一指,特别是尼罗河流域100多座规模宏大的金字塔,数千年来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受金字塔的影响,许多人喜欢将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对比,并因此产生“中华文明不如古埃及文明”、“中华文明落后”等观念。
那么,当古埃及建造金字塔时,中国人在干什么呢?
其实在金字塔横空出世之时,中国也正迎来文明的曙光。其中,红山文化更是被赞誉为“中华文明的第一缕霞光”。
一、 红山的聚落之光
红山文化,广泛分布于今东北地区西南部。它大约始于公元前四千年,止于公元前三千年。上世纪初,人们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郊的红山首次发现了这一文化的遗迹。1935年开始,红山一带的遗迹得到不断发掘。因而在1954年,我们以“红山”为名,正式将这一种文化定名为“红山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特有产物。而规模超前的红山文化的出现,则意味着聚落的发展。或者说,红山文化向我们展示出了五六千年以前中国社会的种种复杂面貌。
考古研究发现,在红山文化早期,聚落规模较小,并延续环壕聚落的传统。且此时聚落内部的功能分区也较为简单。住户们的经济差距也不大。
至中期,小聚落发展为聚落群,甚至出现了特大型聚落群。聚落内不仅形成了向心式的聚落结构,还出现了仓储区、墓葬区等功能划分。
而到了晚期,也就是接近古埃及出现奴隶制小国和金字塔的时期,红山文化的聚落及其背后的社会结构进一步复杂化。不仅社会的贫富差距被拉大,人们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宗教地位也进一步分化。
当时,人们的宗教祭祀已不仅是聚落内部的集体祭祀,还包括在远离聚落的“圣地”举行的大规模祭祀。在经年累月的祭祀下,红山文明甚至形成了规模不等的祭祀礼仪中心。而如此的规模和发展程度,远非当时大洋彼岸的古埃及可比。
因而红山文化被视作文明的霞光,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形成了庞大的聚落和相对发达的聚落文化。这为后来神州大地出现国家,打下了物质和社会的基石。
二、 红山的陶器之光
红山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凸显在宏观的社会及其规模、结构方面,还凸显在人们的生活细节上。至今美到让人惊叹的红山陶器,就是一个典型。
同聚落发展一样,红山文化的陶器也有较为明显的发展分期。早期陶器相对简单,但在日用器皿上已逐渐出现了彩绘纹饰。而中期陶器更加精巧,黑色和红色的纹样交错点缀。晚期,陶器不再局限于日用,还开始在宗教祭祀场所出现。
晚期陶器形式多样,塔形器、镂空器盖、无底钵形器、无底筒形器等都较为常见。而以砂砾夹红土泥为主要原料的彩陶,其纹饰的艺术风格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横排交错平行短斜线纹、弧线三角斜线纹、弧线三角勾连纹……我们如今常见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有许多案例正来自红山文化。
正如当代学者评价的那样,红山陶器“形成了现存最简洁最精炼最富有艺术张力的视觉符号”。如此之“最”,即为红山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第一缕霞光的重要原因。
三、 红山的玉器之光
除了聚落的发达和陶器的精美,红山文化还有一绝——玉器。甚至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对于红山文化的最主要印象就来自其玉器。
红山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以玉为尊的文化。这些玉器按种类可分为动物类、仿工具类、装饰类、人物类和特殊类。而生产生活、自然生物,乃至天地日月,都是红山文化先民们的灵感来源,构成了红山玉器丰富的题材内容。再加上具象与抽象结合的构图,精湛的雕刻技艺,以及根据不同功能而发展出的不同特色,精妙绝伦的红山玉器便应运而生。
且从中华文化的整个发展脉络来看,红山玉器的玉器传统形成的最早。这便使得红山玉文化对中国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启蒙的重要作用。红山玉器的种类、纹饰、以及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不仅是中国玉礼器的滥觞,还是我们“尚玉”观念的发端。如此深远而广大的对后世的影响,不仅是古埃及的金字塔无法比拟,甚至是放眼全球也“难逢对手”。
可以说,虽然伫立在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仍旧不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但同一时期,甚至更早出现的红山文化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华儿女心中。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以红山文化为“直根系”。红山文化的社会架构和艺术审美深刻影响着后世。
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每一次注视,目光追根究底都有一丝落到了红山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