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五首中秋诗词,篇篇都是千古佳作,值得一读再读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在这个与众不同的节日里,家家团聚,人人开怀。古代的文人们,也为这个具有美好寓意的佳节,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
第一首,自然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首千古名篇的前面,苏轼写了一个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子由,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和苏辙年龄相差只有两岁,从小儿一起长大,同年中了进士,兄弟情深。在这样万家团圆的佳节里,苏轼不免要想起在异乡的弟弟。后人评价苏轼的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虽然人们给了苏轼这首词最高的评价,其他的中秋词也确实难以与这首《水调歌头》媲美,但也依然还是有不少关于中秋词的上乘之作。
第二首,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诗人,和苏轼被称为“苏辛”,他的诗词,大气磅礴,浑然天成。但在辛弃疾的这首《一剪梅·中秋元月》之中,我们不难读出淡淡的愁绪。这位一心抗金,收复失地的英雄,也因为际遇坎坷,而只能望月兴叹,对酒长歌。
第三首,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是王建在中秋月圆之际,写给友人杜元颖的。开篇的一句“中庭地白树栖鸦”,便将中秋月色写尽了,精炼且含蓄,“冷露无声湿桂花”,则是进一步渲染了中秋之夜的氛围,有些许微寒,还有淡淡桂花香。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情感真挚,言语简洁。
第四首,苏轼的《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
这首简短的小词,写于元丰元年,当时苏轼正在徐州任上。因为想起十八年前的中秋,曾经与弟弟苏辙一起观月于彭城,苏轼再一次在这个月圆之夜,想起了弟弟苏辙,写下了这首《阳关曲》。这首中秋词,和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样,都是苏轼思念弟弟苏辙的作品。
第五首,晁补之的《洞仙歌·泗州中秋作》: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这首词写于晁补之在泗州太守任上,有人认为这是晁补之的绝笔。
这首词的上阕,勾勒出一个青烟缭绕,清静却又壮阔的中秋月夜,下阕则采用了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笔法,写了中秋月色之下的人间景致。
中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属千古第一名篇,但其他四首,也各有各的惊艳之处,值得我们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