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庄子把“孝顺父母”分为6个等级,看看你现在处于哪个级别?

2020-09-27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在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悠久,孝也是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孝经》作为儒家极其重要的经典,为历代帝王和读书人所尊崇;《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流传极广。古代帝王们“以孝治天下”,而且把“忠孝”连在一切,认为一个孝顺的人,往往也是“忠臣”。

儒家思想表彰的8种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更是将孝放在第一位,可见“孝”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那么,“孝”都有哪些标准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孔子是如何定义孝的,因为忠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根基,正如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孔子主要是将“孝”分为2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能够赡养父母,在物质上满足父母。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今许多人认为的孝呀,就是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其实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恭敬孝顺,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论语·为政篇》

一般人认为,父母老了,丧失劳动力,需要赡养,子女能够在物质上面孝顺父母就可以了。有的子女,对父母大呼小叫,很不耐烦,认为自己应该尽到义务都尽到了,自己就算是孝顺父母了。但是,这只能算是孝顺父母的最低层次,即:把父母当成犬马一样赡养,实则是对父母缺乏真正的爱、耐心、尊重。

第二个等级:发自内心地爱父母,和颜悦色。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侍奉父母时,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可口的饭菜,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论语·为政篇》

在孔子看来,孝顺父母的时候,一定要有仁爱之心,是真心实意,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尽孝。但是,对父母实则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他不仅需要很高的修为,还需要内心充满仁爱,所以孔子说“色难”。

因此,明朝的处世奇书《菜根谭》中也说:能够诚心诚意、心平气和,神色和悦、言辞婉转,使父母兄弟之间感情融洽、意气相投,这比静坐调心的修行还要好上千万倍。

综上所述,孔子认为孝顺父母分为2个等级:物质上孝顺、发自内心的孝顺。

庄子把“孝”分为6个等级

但是,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庄子,他对孝的看法与孔子不同,他还将孝分为6个等级,而且他认为“仁是值得尊崇的,但是孝不值得推崇,而且最高境界的仁就是没有亲情”。

庄子在《外篇-天运》中这样解释“孝”: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 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用尊重来尽孝容易,用爱来尽孝就困难。用爱来尽孝容易,用无我淡泊的态度对待双亲就难。用淡泊的态度对待父母容易,使双亲用淡泊的态度对待我则难。使双亲用淡泊的态度对待我容易,而用淡泊的态度去对待天下人则难。用淡泊的态度对待天下人容易,而让天下人都忘却自身则难,遗忘尧舜之德而顺从自然,利益恩泽惠及万世,而天下人却并不知晓。

由此可见,庄子是认可孔子谈孝的2个层次,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归纳总结了4种孝的等级:第三步,孝顺的时候,忘记父母亲;第四步,孝顺的时候,让父母亲忘记我们是他们的子女;第五步,孝顺的时候,我们同时忘记天下人;第六步,孝顺的时候,天下人忘记了我们的孝顺。这四种孝是如何解释呢?

比如说,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很好,就像知己朋友一样,坦诚相待,无话不谈,这就是属于“孝顺的时候,忘记父母亲”;与父母愉快相处,让他们开心得像个小孩子,他们高兴的时候都忘记我们是子女,这就是“孝顺的时候,让父母亲忘记我们是他们的子女”。

我们孝顺父母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自己该怎么样去做,问心无愧,而不要管天下人怎么评说,努力使得父母开心就好,这就是“孝顺的时候,我们同时忘记天下人”;我们孝顺父母的时候,让天下人都忘了我们在孝顺,因为子女爱父母本来就是如此,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必要称赞,这就是“孝顺的时候,天下人忘记了我们的孝顺”。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值得表扬

道家讲解“顺其自然”,父母把子女含辛茹苦地养育成人,等到他们老了,子女反过来照顾、赡养父母,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乌鸦反哺”一样,乌鸦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乌鸦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乌鸦母亲去世。

老子《道德经》第18章写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才会产生虚伪狡诈;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会出现忠臣。

在老子看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等美德都是儒家所极力推崇的,但也很容易被那些虚伪的人所利用,他们假装“忠孝仁义”,披着善良的外衣,以善良之名四处横行,最后却成了世间最大的恶。比如说,大奸似忠的王莽,最后成了篡汉的乱臣贼子。

在庄子看来,“孝悌仁义忠信贞廉”,这些都是用来劝勉自身而劳苦真性情的。按庄子的说法,本来就不应该有“孝”这个字出现,因为孝顺父母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庄子经常反对儒家的虚伪,这就像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越是标榜什么,说明越是缺少什么,也是心虚的表现。”

以上就是孔子和庄子对的“孝”的不同见解,也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孝”的不同诠释。孔子将孝分为2个等级,庄子把孝分为6个等级,大家不妨自我对照一下,看看您自己是处于哪个级别?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