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情景两到”的怀人之词,全篇无“思”字,却句句有思念
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怀人诗词。怀人诗词,顾名思义指的是怀念他人的诗词作品。根据怀念的对象的不同,怀人诗词大致可分为怀念亲人、怀念师友以及怀念爱人三大类。从情感特征而言,对亲人的怀念多以尊重眷念为主,对于师友的怀念则以感激怀念为主,对于爱人的怀念则以惦记想念为主。
家中长辈常常是家庭的伦理支柱和情感核心,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封建伦理架构中,严父慈母、兄弟姐妹常常是最令人牵挂的亲人,对于常年在外的游子而言,一封家书可抵万金,然而当“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时,却根本不可能归乡探亲。
在众多优秀的怀念亲人的诗词中,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的名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感情真挚,引起无数人共鸣。
其次,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夫妻和睦者虽有,但心灵契合者却少。苏轼十九岁时娶同郡十六岁的王弗为妻,夫妻琴瑟和鸣,同甘与共,感情甚笃。但不幸的是,王弗年仅二十七岁便染病去世。
亡妻去世十年后,苏轼在梦中见到爱妻,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泪下。“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亡妻孤魂自悲凉,漂泊在外的自己亦自悲凉。
除了对家人、爱人的怀念外,还有对师长、好友的怀念。古代许多诗人终身保持良好的友谊,如钟子期与俞伯牙、盛唐时期李白与杜甫。杜甫为怀念李白先后写过《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春日忆李白》等,在《梦李白》(其二)中他对于李白的思念可说是魂牵梦萦,“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下面这首秋日怀人词,乃是被推崇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所作,这感人至深的词作,被评为“铁石心肠亦作此销魂语”(许昂霄《词综偶评》)。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词的上片,描绘秋叶寒冷寂静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滋味。
上片起句“纷纷坠叶飘香砌”,树叶纷纷飘落到台阶上,不言秋而知秋,欧阳修在《秋声赋》曾道“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一叶落知天下秋,作者在这里抓住秋声、秋色,自然而然的引出秋思“夜寂静,寒声碎”,夜寂静,却不是死寂,夜里树叶纷纷坠落,不止诉诸到视觉,而且运用了听觉,树叶飘落发出沙沙的细碎响声,便是带着寒意的秋声。“寒”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秋寒时节气候的阴冷,又写出了诗人孤寒处境的内心感受。
寒夜孤寂,空楼明月,词人接着由听觉转为视觉,“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在空寂的高楼上,卷起珠帘遥望夜空,唐代诗人崔国辅在《古意》中曾写道“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范老夫子却偏偏将珠帘高高卷起观看星月,“天淡银河垂地”,六个字勾画出秋叶空旷的天宇,颇有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感觉。
千里共明月,最易起相思,自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历代诗人们常常以月写相思,“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虽是思念之语,但自有一股清刚之气,奔放又深沉(试比较温庭筠的“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一见便知)。
下片起句“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借酒消愁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但这里作者不仅反用其意,还别出心裁地化酒为泪,写出了词人垂泪的愁意,接着“残灯明灭枕头欹”写出残灯明灭间词人倚枕难眠的愁态,相比“辗转不能寐兮,披衣起彷徨”的曹丕,词人侧卧倚枕对灯凝思,更显得惆怅苦闷,之后再补一句“谙尽孤眠滋味”,怕是任谁读了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愁意吧!
最后“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说起来这怀人之意,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实在是无法避开,这三句,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攒眉揪心的愁容,李清照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眉间转到心头,范老夫子的愁却是由心间移到眉上。愁意、愁态、愁容,层层递进、步步紧逼,怀人之情吐露地淋漓尽致。
范仲淹的这首词,上片以写景为主,突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孤寂凄冷的环境,下片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词人客居他乡,对月怀人的愁态,全词没有一个“思”字,却字字句句都有情思,当真是情景两到的千古佳作!正如明人李攀龙所评价的:“月光如画,泪深于酒,情景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