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鹿:以花艺装置为媒介,探索植物的无限可能

2020-09-16

6月13日,《合生·2020黄鹿装置艺术展》在成都许燎源博物馆揭幕,开展第一天就有超1000人次参观,并在未来5天保持了这个好势头。

这场沉浸式装置艺术展前期筹备时间183天,布展时间12天,看到这样的结果,无论是70多位参与布展的志愿者,还是黄鹿本人都松了一口气。

黄鹿:比起艺术家,我更是花艺师

她用作品表达每一个时期的真实自我。

这是黄鹿人生中的第一场个展,说不担心肯定是假话,开展前,她甚至做好了把亲戚朋友全都拉来捧场的准备。

出乎意料的结果是偶然也是必然,展览不仅吸引了对装置、花艺等感兴趣的人,也获得了不少艺术家、策展人的肯定。当我们见到黄鹿的时候,原定18天的展览已经2次延期,结束时间推迟到了9月。

对于入行仅2年的黄鹿来说,这样的肯定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但她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想让更多人看到花艺的另一种可能。”

从重庆到成都

她将花艺与装置结合

黄鹿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插画系,当年得知录取结果的时候,她的心情其实是“悲喜交加”的。原因在于黄鹿从小就对“三维的、有空间的东西”十分喜爱,她的第一志愿是雕塑系。

即便没有被最爱的专业录取,进入川美对黄鹿来说也是圆梦了,而她的3D建模课程成绩一直是最高分。

和很多人一样,黄鹿在毕业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迷茫期”,她曾在一家游戏公司就职,但对自己的工作却并没有太大兴趣。

工作之余,她的放松方式也很奇特,那就是去公司旁边的花店给人免费打工,“几乎每天下班都去,在那里呆着就觉得开心。”

对花的喜爱也是很早就启蒙了,黄鹿的父亲曾从事鲜花批发行业,大学时,她还靠制作永生花装饰赚了些零花钱。

永生花是使用玫瑰、康乃馨、蝴蝶兰、绣球等品类的鲜切花,经过脱水、脱色、烘干、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加工而成的干花, 无论是色泽、形状、手感几乎与鲜花无异,且保存时间更长。

黄鹿的大学时期,正是永生花开始流行的时候。

出于对植物,尤其是花的喜爱,黄鹿选择了辞去工作,从重庆来到成都,正式成为花艺师。“那时不知道怎么入行,又有点美术生的‘小傲娇’,只想做跟植物、跟花相关的工作。”

大概有1年时间,黄鹿在一家婚庆公司工作,负责婚礼场地的鲜花摆饰,工作很忙,但黄鹿的内心却有些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直到一位朋友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跟别人有什么不同?”

黄鹿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她认为花艺行业相对来说门槛低,所以从业者中科班出身的人其实偏少。

而自己的优势就是美院出身,对艺术审美更敏感,“想着先不管其他的了,就做自己喜欢的事。”

以植物为媒介,融合当代艺术,组成具有生命力的艺术装置的想法渐渐在黄鹿脑海里成形。在她看来,“植物是天生与人亲近的,哪怕是经过加工的植物,有机材料也会带来温度感”。

而装置艺术是最讲究空间感的艺术形式之一,与雕塑有很多共通之处,这种将花艺和装置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国内并不多见,黄鹿也感觉“找到了对的方向。”

展览名称“合生”的意思其实就是融合,植物与装置的融合,装置与环境的融合,各种跨界组合,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艺术是没有边界的,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融入其中,创作不应该被限制与圈禁,反而应该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探索植物更多的可能性

传达每一个时期真实自我”

《狂欢》是黄鹿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装置艺术作品,现在展出的是2.0版本,1.0版是黄鹿在沈阳完成的一个商业花艺作品,根据项目环境所做的“无意识设计”,当时连名字都没有取,没想到这件作品获得了不少业内认可,某种程度上也坚定了黄鹿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狂欢”代表着当时黄鹿受到肯定的心情,“像群魔乱舞一样”。

· 《狂欢》,材料:银叶菊、永生苔藓

而“合生”个展的第一件作品则是《能量收集器2》,这是一件互动性很强的作品,灵感来源于旅游景点常见的许愿树。

从事花艺行业的黄鹿知道,每年七夕花店都会产生许多废弃纸张,那何不将这些废纸利用起来呢。个展开始前3个月,黄鹿就联系全国各地的花店,请他们将废弃纸张寄过来,有70多家花店回应,其中一家一次性寄了20箱。

· 《能量收集器2》,材料:废弃纸张

黄鹿将收集来的60多箱废纸扎在一起做成《能量收集器2》,并请前来参观的人在纸上写下自己看展的想法。“本来想收集大家的感想,没想到很多人在上面许愿,真的成了许愿树,不过这样也挺温暖的。”

有时当作品交付出去后,阐释权就不再握在艺术家手中了,而在每位参观者手中,黄鹿觉得这样就很好,“作品本身的形态就已经足够了,故事可以由大家想象。”

自从决定办个展之后,黄鹿就十分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灵感,有时走在路上都会停下来记笔记,幸而,“灵感竟然源源不断而来”。

在展览前期筹备的时候,黄鹿已经完成了近80%的作品设计。当然,也有一些作品是根据现有场地条件设计的,例如《顺势》,用四川特色的竹子为原材料,竹筒与竹条被重新切割组合,形成一种升腾而上的形态。

· 《顺势》,材料:竹筒、竹条、黑沙

在黄鹿的作品中,日常所见之物总是以意想不到的形态出现,爆发出别样的艺术张力。

《影》的原材料是麦秆,黝黑、暗黄的色泽与炸裂的形态,仿如黑夜中漂浮的暗影,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 《影》,材料:麦秆

《白昼流星》则如流星一般飘逸动感,因其原材料是文竹,随着时间流逝,作品由原先的白色逐渐发黄,呈现类似黄昏云朵的色彩。

这是植物材料的生命力带来有趣变化,黄鹿本人也没有料到。

· 《白昼流星》,材料:文竹

《玻璃》的原材料则是永生花和废弃碎玻璃,灵感来源于泸沽湖,黄鹿本人也特别喜欢这个作品。

她说永生花象征着女性,她们美丽却脆弱,社会新闻中常有女性受到各种伤害的事件,外部世界的恶意如同碎玻璃般将她们包裹。

· 《玻璃》, 材料:仿真花、废弃玻璃

“合生”一共展出了20件装置艺术作品,其中包含大量植物材料,10万支麦秆、2500斤竹子、4万片银叶菊......植物从自然的轨道中脱离,在艺术家的个性化表达中拥有了另一种生长方式。

策展人惠书文评价道:“在艺术家黄鹿的装置艺术中,我们发现她对‘植物’有着先天的敏感性,这种敏锐气息的释放,也是她对野性或无规则等构造物的自然反应。”

· 《能量收集器2》草稿

黄鹿本人则认为,在艺术工作者的身份之前自己首先还是个花艺师,“我的创作是以花艺装置为媒介,探索植物更多的可能性,传达每一个时期真实状态的自己。”

突破固有认知

探寻花艺设计的无限可能

举办个展这件事,黄鹿是带有现实考量的。浸淫花艺行业多年,她十分清楚这个行业正面临的局限性。

因为植物天生与人的亲近,许多人将花艺师作为理想职业,但入门后却难以找到发展的途径。大众层面上,大多数人还是将花看作客厅的日常装饰,或是节假日的伴手礼,并没有将其当作艺术品。

· 《无尽》,材料:沙土、永生花、喷漆

黄鹿却用作品展示了花艺可能到达的高度,寻常可见的植物材料通过重新的组合和设计,变成极具创造力和震撼性的装置艺术作品。

它们有温度、有情绪,与所在的空间融合、互动,展现出感染力超群的生活美学,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连接大众与艺术的桥梁。

“我希望通过自身的设计与空间掌控能力,将花艺装置与当代艺术结合,刷新大家对花艺固有的认知,共同分享探讨花艺设计的无限可能性。”

“合生”之后,更多优秀的花艺设计作品即将涌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