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院士作品:中华慈善博物馆/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优秀奖
-1-
项目概况
中华慈善博物馆是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冠名、民政部和江苏省政府合力推进、南通市具体承建的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选址于清末状元、近代著名慈善家、中国首家公共博物馆创立者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纱厂旧址,是一个改扩建工程。总用地面积26445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容积率0.68,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23.4米,总投资约1.9亿元。博物馆由基本陈列区、临时陈列区和其他配套服务区组成。
-2-
建筑设计
2016年9月1日正式开馆后,中华慈善博物馆将被打造成中华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与此同时,这里将成为今后“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的举办地,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1尊重历史,延续场地记忆
中华慈善博物馆选址张骞先生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旧址,基地保留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两座厂房,呈现南北并列布局,其结构、墙身、各类构件等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老厂房是提升博物馆慈善文化内涵的重要精神载体,对老厂房进行保护、修缮以及再利用,本身就是一种“善”的体现。鉴于南北厂房整体结构的现状,改造中基本保留北厂房的结构框架,对南厂房的结构框架进行落架大修;同时在总体布局上,维持南北老厂房原有布局不变,新建建筑的布局以老厂房作为设计考虑的出发点,让老厂房成为新的总体布局的主角,令原有场地记忆得以延续。
2莲心独蕴,全新体量植入老厂房
白莲花开,形色脱俗,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洁净无染,广布芬馥,人们对于这种盛开于夏的清雅之花往往与“慈善、慈爱、慈悲”产生通感;在东方传统文化意境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高尚、圣洁、宽容大度等的象征。博物馆设计提取莲花盛放的品相,在入口大堂上空建构出莲花藻井造型,形成博物馆的序厅——“莲心堂”,与“慈善”主题一脉相承。 “莲心堂”以立方体外观契合博物馆的整体风格,堂内上部空间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构造方式建构形成的三重升起莲花状构架,犹如盛放莲花悬于大堂中心,象征“莲心善举”;层叠出挑的花瓣透过大厅晶莹的玻璃幕墙清晰可见,营造出独特而富有视觉吸引力的标志性入口形象。夜幕降临,透亮的玻璃大厅中,“莲花”熠熠生辉,就如一盏慈善的明灯在南通闪耀,温暖人心。
3启承转合,建立新旧统一的新秩序
博物馆的总体布局以南北老厂房为主角,新建建筑呈“L”型体量环抱老厂房,形成围合式的空间布局,结合“莲心堂”、序厅、回廊、“思善亭”等点缀元素,建立启、承、转、合的空间序列。观展流线围绕庭院展开,让观众在观展之余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致远的自然景观之中,这种内聚性有利于营造纯粹、宁静的空间意蕴,使博物馆虽然置身纷繁复杂的城市环境,却仍然能为观众提供回归净土般的寻善之旅。
4赋予新生,再现老厂房最美元素
老厂房建成至今近百年历史,其结构、墙身、各类构件等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外观更是难以辨认最初的样式,可以说,老厂房的历史价值远远大于其艺术价值。对于老厂房的保护与再利用,一味地追求原样复建只是给予老厂房躯壳,并没有真正赋予其生命。因此,挖掘老厂房最美、最有价值的元素进行提炼、抽象、再现,使其与新的博物馆身份有机结合,才是改扩建设计的关键。
老厂房最美的元素:
结构形式 —— 工业建筑所展现的富有空间韵律的结构框架以及其特有的梁柱收分细节处理;
立面片段 —— 保留相对完整的东立面以及老虎窗、圆拱等特色元素;
历史痕迹 ——斑驳的灰砖墙、瓦屋面以及基地上保留的较大的树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