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清照还是一位大收藏家

2020-09-11

李清照18岁时嫁给了家学渊厚的赵明诚,两人都热衷于金石、图书的收藏和品评,成为志同道合的探究者。婚后的前几年,赵明诚正在太学做学生,这对伉俪常节衣缩食,甚至典当首饰来买一些碑帖和书籍。与此同时,赵明诚开始写《金石录》,研究古往今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

李清照像

后来,赵明诚做了太守,他把绝大部分薪俸都拿出来收购古书文物,并从事书籍的刻写。夫妻俩昼夜研讨,一集一集地整理校勘《金石录》,然后付梓。他俩还盖起了“归来堂”书库,收藏了四方古器名书,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富有的藏书楼。为了这一切,李清照这位“官太太”吃饭没有第二道荤菜,身上不穿第二件绣花的衣服,头上没有翡翠宝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但是当两人把珍贵的藏品罗列在几案之上,堆积在枕席之间,彼此就会“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这种情趣非常人所能体会。

可叹不久金兵入侵,发生了“靖康之变”。为了逃离战乱和置办太夫人的丧事,李赵两人只能忍痛割爱,选了体积较小的藏品装了十五车。后来又雇了好几艘船渡过淮河和长江,到达建康。不久消息传来,青州老家的十多间房屋的书册藏物已被战火烧为灰烬了。两年后,赵明诚在贵池接到圣旨要立即进京见驾。临别时,他再三叮嘱李清照:假如城里局势紧急,实在万不得已,你就丢掉箱笼衣被。再不行就丢掉书册卷轴,只是那些最珍贵的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第二年赵明诚身染重疾,危在旦夕。李清照闻讯,“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不久丈夫撒手人寰,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晚年李清照寓居临安,用了两年多时间对丈夫的《金石录》遗稿作了润色整理,终于完成了三十卷的巨著。她还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后序》,详细记叙了夫妇二人共同收藏、欣赏、整理古籍金石的经过,《金石录》的内容和成书过程,以及因靖康之祸大量藏品丢失殆尽的经历。这篇序词采俊逸流畅,情感深婉凄然,更让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研修的生涯成了千古留香的佳话。

点评:正如清代诗人赵翼所写:“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清照在收藏文物方面遭受了极大损失,但靖康之乱让她经历了国破家亡、流离颠沛的凄苦历程。她的词风由早期的悠闲委婉、典雅清丽变成了后期的苦涩凝重、凄怅沉郁。由此开启了女诗人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光辉典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