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邵培德 《国学概览》第一讲 国学与文化的起源

2020-09-10

编撰:邵培德

编者按

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邵培德先生,编撰并多次讲解《国学概览》中学辅导教材。公众号推出了系列连载之前言及开学第一课,本期继续为您推出系列连载之(三)——第一讲 国学与文化的起源,望各位感兴趣尤其是家有中学生的读者关注公众号,跟踪研读全文。

第一讲 国学与文化的起源

关于国学,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上世纪国粹派大师邓实的观点概况较为合理。1906年邓实撰文《国学讲习论》道:“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一国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了该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历史、经济、文学以及天文、地理、音乐、术数、医学、建筑等,范围之广,可以说凡语言文字涉及处皆有国学。学习国学,大者可以治国兴邦,小者可以修身养德,不知本国国学为何,哪还有什么本民族的文化可言呢?

所以一当说到国学,必然涉及到文化,那么自然而然产生的问题就是,文化究竟起源于何时呢?

文化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这是个很难回答也无法具体回答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自人类诞生语言并用以交流以来,文化也就伴随而行了。开始是口头文学或洞穴壁画,而一当文字产生,用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作品,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化形式了。这正如把原始壁画移植在人类最早发明的陶器上一样,成熟的文化形态,已从口头语言转化成了诗。

中国最早的一首诗(上古歌谣)记载在先秦典籍《吴越春秋》里,名为《弹歌》,四句,共八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诗的意思是说:砍下竹子,做成弹弓,用弹丸打中野兽;野兽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一路尘土飞扬;猎人终于追逐到被弹丸打伤的野兽,最后收获了猎物,吃它的肉。

1:古人类狩猎意象图

原始的诗歌,是二字一停顿的节拍,把它解析出来,就成了一幅原始人的狩猎图,那画面是十分动人的。像这样二字一停顿的诗歌形式,其实在现今的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记得文革初期,为找生活在江边抬石头的情景,一块大条石,四人抬,前二人喊“嘿咗”,出左脚,后二人应“嘿咗”,出右脚,一左一右,脚步整齐,才能抬走石头。这就好像学生上操,喊“一二一”起整齐步伐的作用一样。这种被鲁迅称为“吭唷吭唷”之声的文化,在古代其实就早已有之。

2:古人类狩猎图汉砖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意思是:在远古时代,抬大树来建造房子的人们,前边的人喊着“邪许”的号子,后边的人呼应着“邪许”的号子,这就是抬重物劝力量整齐一致的歌谣。

这种歌谣,在今天的山区农村里,也许还存在着。那是文革后期我们上山下乡当知青时亲身经历的事。在川东北山区,我们当知识青年,与当时还叫做社员的农民一起背百多斤的粮食上公粮,然后又背百多斤重的肥料回生产队,二十多里的山路,山间歇气时就用一跟打杵子把夹背放在上面,农民就会叫我们大吼出长气,说这样才不会得痨病。因为肺部被夹背压迫久了,就必须伸腰大吼,把浊气吐出,不吼还不行。会吼几声的农民很有韵味地叫:“春风、花儿、开啰,嘿哟,梅花,桃花,菜籽、花儿、黄啰!”当地人把这种文化叫做“吼拐”。

由上述事例,我们完全可以给文化的起源下一个定义,那就是文化起源于劳动的需要。是劳动人民在田间野外首先创造了最早的文化,然后才被有文化的人用于文学之中,并渐渐脱离了劳苦大众。当然,这之间也还有一个过程。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引文出自《吕氏春秋·古乐》,意思是:上古时的葛天氏的乐舞,是许多人手持牛尾巴,舞着象征着耕作的动作的舞蹈,一边随音乐跺脚,一边唱着八首歌,第一首叫《载民》,第二首叫《玄鸟》……如此边跺脚边舞以歌的文化形式,在今天的少数民族围着篝火跳“锅庄”舞中,还有所体现。

不过,这种歌舞形式,已经不同于喊号子、吼拐的原始之初的文化形态了,它有着跳神祈福的内涵。这是因为原始时代的劳动人民,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感到人类的弱小,慑于自然的威力,于是形成了一种巫风,因这一种对神的祈祷崇拜,有人便说文化起源于巫。巫的影响在今天还有少量残存,如家里死了亲人,请端公跳神的事,在少数落后的地方就还有。这种跳神之舞,民间叫“傩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有它存在的价值。不过我们的认识是,巫对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文化的起源来讲,那绝对是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除此,并无别的起源。

延伸至今来说,网络发达了,许多新词的出现,不就是先产生于民间,再由网络推广,而后为媒体承认,终至成为流行语的吗?这方面的例子很好,如颜值、网红、给力等等。这个过程始终说明着,一种新文艺,总是由广大人民发起,继而才壮大成燎原之势的。

[研讨与练习]

1、文化起源于 的需要。

2、文化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有怎样的价值和作用?

3、当下流行的新词新语与文化有怎样的联系?试举例说明。

作者简介

邵培德,籍贯重庆,共和国同龄人,下放南部县知青,曾任四川省南部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后任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学科带头人。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长年担任高三毕业班语文教师,桃李满天下,多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985、211名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自身同学生齐升。笔耕不辍,创作散文、诗、词、歌、赋数千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培德文集》(2017年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分教学卷与文学卷两册,共计60余万字。参编中学辅导教材多种。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