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30余年书法路:白天拿锄头、晚上拿毛笔!

2020-09-08

几天前,一封来自北京的喜报,寄到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马水镇洲陂村,收件人是村里的“名人”,55岁的倪秋兰。喜报的内容,是倪秋兰获得一个全国性的书画比赛三等奖,颁奖典礼将在北京举行。

村子不大,消息传得自然快。对于倪秋兰练字,村民们早有耳闻,也隐约知道曾获过奖。但都没能想到,这个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去年才脱贫的倪秋兰,居然不声不响地干出这么一件大事。

村里出了个书法家

初见倪秋兰,因经常劳作,皮肤晒得黝黑,身材也很瘦小。一对马尾辫,像要减缓岁月的步伐。房子,是几年前政府捐助修建,虽是陋室,但倪秋兰细心地给每个房门两侧,都贴上自己书写的对联。

这些天来,倪秋兰一家居住的“爱心屋”,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对于练习书法32年,获奖经历贯穿31年的倪秋兰,则显得没那么特别。

“还是不去北京领奖了,丈夫一个人在家需要人照顾。”倪秋兰的丈夫2015年曾中风,至今仍被定格在轮椅上。“我白天照顾丈夫,还要干些农活,晚上才有时间练字。”

白天拿锄头,晚上拿毛笔,这是倪秋兰这么多年来的常态。“我丈夫以前说我,家里成为贫困户,都是因为我练字。”话虽如此,丈夫却从不会实际干涉。

房子虽不大,但足够倪秋兰一家三口居住,倪秋兰专门收拾出一间屋子,放置自己的“书法路”。打开一口箱子,里面工整的放置着倪秋兰获得的奖杯、奖状,拿出来能摆满整张桌子。

未书写的纸张都放置在塑料袋中,以免沾灰后影响书写,除了少数作品用宣纸书写,大部分都是写在毛边纸上,还有部分是写在报纸上。

“只要一进城,我就会去书店买字帖。”相比于同村女性进城就会看衣服,倪秋兰的爱好显得与众不同。积攒的数十本字帖,倪秋兰都精心用报纸包裹着,书角也看不到折痕。

众多字帖中,一本用书法作品包裹的书法入门基础,显得比较特别,正是这本书,打开倪秋兰的书法路。

拎着鸡蛋去省城拜师

聊起和书法的结缘,源于一则报道。1986年,在家务农的倪秋兰偶然间翻阅报纸时,看到长沙一个书法培训班,竟培养出两名全国书法的一等奖学生,不禁心驰神往。

当天,倪秋兰便给培训班的彭飞老师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想要拜师学习书法的意愿,随即走到10多公里外的镇上,投进邮筒。回家后才想起来,自己连详细地址都没写清。

经历望穿秋水的10多天后,信使给倪秋兰带回了希望,彭飞在回信中邀请倪秋兰来长沙学习,并附上5块钱路费,以及一本自己编写的书法入门基础。

四月份,春暖花开,却是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节,倪秋兰拎着几十个鸡蛋,一只老母鸡,揣着彭飞寄来的路费,生平第一次离开故乡,来到湖南省城长沙。

初到培训班,倪秋兰的自信便遭到打击,学生大多在十岁以下,而此时的倪秋兰已经20多岁。“我看到几岁的孩子都写得那么好,我心里有点发慌。”倪秋兰回忆。

但老师并不这样认为,彭飞开导倪秋兰说,自己38岁才开始学习书法,大器晚成的例子数不胜数。虽没交学费,倪秋兰依然得到彭飞的悉心指导,并且吃住都在老师家。

3个月后,倪秋兰收到家中的来信,已经进入农忙时节,田间需要帮手。此后,倪秋兰再也没机会继续学习,30多年的书法之路,倪秋兰接受的系统的书法学习,不过3个月。

临行前,老师送了倪秋兰几本字帖、几十张三尺宣纸。字帖每天看,宣纸则用了5年左右。“我只有在正式书写作品时,才会用宣纸。以前条件差,就在报纸上练,现在好一些了,用上了毛边纸,7块钱能买100张。”

借得月光照字帖

回乡后,白天忙着“双抢”,但对于书法练习,倪秋兰丝毫不敢怠慢,放下锄头,就会拿起毛笔。“有时候忙了一天,回到家里累得不想动,休息下再练字。”

上世纪80年代,洲陂村还没通电,只能借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练字。“夏天练字不敢打开门窗,怕灯被吹灭了。”不一会儿,倪秋兰就热得汗水连连,字迹都被滴落的汗水沁湿,满脸也被煤油烟熏得漆黑。

煤油灯虽有种种不便,但也是个稀罕物。“家里哪有这么多煤油让我来练字,晚上只能等到月亮出来后,才能拿着大字版的字帖看。”30年前,倪秋兰拿着字帖,在月光下端坐了几百个夜晚。

“就算没条件练字,也不能忘记用功。”倪秋兰将这句话一直记在心中,交谈中,她找出一个布包,说道,“孩子出生后,我整天都得带着,没办法专心练字,就用以前过生日时亲戚送的一匹布,裁一些做了这个布包,里面放着字帖,随时都能拿出来学习。”

2011年,因家庭难以承担孩子的读书费用,倪秋兰夫妻只能外出打工。“我找工作时,只选择环卫工作,这样晚上就有时间来练字了。”倪秋兰回忆,有时候中午休息,自己也会拿出字帖学习。

直到2015年,随着丈夫中风,倪秋兰回到家乡,照顾起丈夫的日常起居,书法练习的频率也逐渐减少。

现在,看着日益好转的丈夫,已经参加工作的孩子,倪秋兰又捡起了自己的这份终身爱好。

初心,不容打折扣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第一次来到倪秋兰家,气温接近40℃,我们一屋子人,只能依靠一台老式的风扇摇动,几乎起不到降温的效果。

一家三口,居住在村里,室内只有几间房刷上涂料,屋外都是裸露的红砖,墙角边摞着一些木柴,用来做饭。倪秋兰丈夫因中风,现在也未完全恢复,还需她时刻照料,孩子也走上工作岗位不久。

倪秋兰的形象,和同村的妇女没什么区别,完全没有一点“书法家”的样子。从1987年在湖南省首届农民书法家比赛获奖开始,30多年间,获得的奖项也不在少数,但并未改善她的生活。戴上贫困户的帽子后,丈夫的“责怪”,也是因为她的练字。

结束后,我问道:“练习书法这么多年,也没能带来物质性的好处,为什么还能继续坚持呢。”倪秋兰回答道:“这么多年的爱好,放弃了多可惜,我最初练习书法,也只是因为喜欢。”

在物质生活匮乏时,能保持精神生活的富裕,我想,原因在于:初心,不容打折扣。

注:已有“天天练字书法学堂”好友的不需重复加好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