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国学】九首古诗里的中国

2020-09-06

本文由“童学馆”友情推荐,请点击:

中国现代思想家、理学家马一浮先生曾说,诗歌是一种生命的动力,让每个生命都能够感发兴起。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人们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活得浑浑沌沌、迷迷糊糊,好像在梦中一样。读了一首触动心灵的诗歌时,就像从迷惑、迷幻、迷糊中醒过来,从一场大梦中回到真实,能够和自己真实的生命照面。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各种各样的面具,诗歌让你回过头来,跟自己最真的我见面,如梦忽醒。

如仆者之起,仆是摔跤跌倒。人生在世有很多困难挫折,免不了有摔倒的时候,但如果读到一首能够给你一些生命力量的诗歌,就会像跌倒的人主动站起来。如病者之苏,身体和灵魂都会生病,但诗歌可以给心灵和灵魂以治疗。

诗歌如果没有进到一个人的的心灵深处,便只是一种语言的游戏或语言的尽善。当下国学火热,实际上,能够真正的进入人们心灵深处去的才是诗歌,而不是记得多少,背诵多少,能够讲多少故事。今天是中国诗歌很好的时代,但还是不够,不够的原因是留于浅表,没有进入深层的内在的生命当中去。

唐诗能让我们从一种浑浑噩噩、麻木冷漠、迷失趋附状态当中醒过来,得到一种善感的心、柔软的心、真实的心;让我们从一种跌倒的困顿的人格状态中站起来,恢复一种站立的人格;让我们从一种疲弱平庸的生命状态恢复一种刚健的、活泼的、进取的生命。

唐诗能让人醒过来,让人站起来,让人活起来。

唐诗让人醒过来

诗可以兴。甲骨文的“兴”,像两只手捧着一个盘子,后来也有像很多只手捧着一个盘子的字形,仿佛很多人齐心协力做祭祀活动。最早的字包含了中国文化早期的信息。中国最早的诗人就是巫师。诗歌是庄严的、尊贵的、和神沟通的重大活动。

中国经历了一个从神的文化到心灵的文化转型,神灵世界很早就淡化了,人与神的沟通,变成了人与人的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人与人生命的沟通,人与万物的沟通。这就是唐诗的“兴”所传递的。每首诗都有心灵沟通的内涵,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唐诗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唐诗的内涵。白居易最早讲的非常清楚,说“以心感人,人心归。”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这首诗歌名叫《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五松山在今天的安徽铜陵。中国诗歌有一个特点,每首诗都可以从地图上找到,那座山、那条河、那个村庄,每一首都可以从地图上指出来。中国古典文学是真实的,文学是写实的,不是虚构的。

李白是一个飞扬跋扈的天才诗人,但这首诗写得非常接地气,深深扎根在大地当中。我来到五松山下真的很不开心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老百姓很苦,住隔壁有一个女孩子每天都舂米,熬夜不能睡觉,他觉得这个女孩子命苦。诗人的心都是善感的,非常富有同情心,所以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姓荀的老太太还跪进雕胡饭,月光撒在盘子上,诗人的心就像月光一样,月光就是诗人心灵的一个比喻,一个化身。月光是那样温润洁白,而诗人的心也是温润洁白,面对着底层人的生活困难,诗人有着深深的同情心。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是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想象一幅画面:大雪纷飞,寒冬腊月,荒山野岭,天上飘着非常大的雪,森林小木屋里面有一个温暖的灯光,有一壶温暖的酒,夜归人的背影特别温暖,这种家的感觉,是人性最需要的生命回归。实际上,我们可以把“雪夜”看成艰难的事件,艰难的人生,到处都是风雪、暴雨。任何人的人生都会有风雪黑暗,没有灯,那时,有人给你开门,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壶酒,就非常温暖。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首诗,我15岁时离开家200公里,在外面当工人,读到这首诗就想哭,特别想回家。我感觉风雪夜归人这个背影就是我。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风雨和黑暗,读不出诗歌里的温暖。而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人性的温暖,生命和生命的照面。

唐诗的基本精神,能唤醒生命的本真。醒过来有三种类型,回家,回神,回归。回归是历史社会宏大的唤醒,有道家式的回归,也有儒家式的回归。唐诗的唤醒有很多意向,通过月光、柳、春色、捣衣、思乡曲等很多手段来写。诗可以兴,生命的兴发感动跃动唤醒生命本真。

唐诗让人站起来

王维有一首诗: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这是中学课本要背的诗歌,但这首诗不是只写花开花落,写的是一种生命状态,是自我生命神完气足。花开不因为外在的喜悦和嘉赏而开花,花落不会因为外界的惋惜与感伤而花落,花开花落完全是“自尔为佳节”。中国儒家、道家的人格都是自我完足。

他的另一首诗《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意境也很美,背后有一个非常美的故事。

寒更传唱晚,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寒更传唱晚”,古代晚上要打更,用打更的声音描写大雪的天气,空灵寂寞。“清镜览衰颜”,大雪天在家里面看镜子中的衰颜,在大雪天感叹生命的流逝,让人回到生命的本根来思考。“隔牖风惊竹,开帘雪满山。”隔着窗子感受到风声吹着竹子发出的声音,用声音写夜晚,写雪夜的寂静。打开门帘一看,已经是一个大雪满山的世界,一片晶莹。“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第二天非常空明,没有人在那里走动,通过这样一种安静的美写出心灵的平静,实际上是一种心灵的书写。“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袁安是东汉时代的高人,一次,大雪封路七天,袁安在家里躺了七天,洛阳太守派人看他,发现他七天没有出门,待在家里。问他为什么不出来找东西吃?袁安说里一句话,

“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大雪天大家都很饿,不去打扰别人。我们今天完全读不懂,出门向朋友求助一下有什么关系?但那个时代的人非常非常爱惜羽毛,也就是人的精神。宁可饿死,也不去麻烦别人,打扰别人,干扰别人,因为别人有别人的生活和事情。

故事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故事,但背后的精神其实是古人的精神。而盛唐时代也是一个非常强的精神性的时代,所以诗人才能够写出这首关于大雪的诗歌,通过雪来写强调人的高贵的精神性。只是今天的读者不一定接收得到古人的信息。

李白是一个有生命尊严的人,是中国诗人中永远的高贵者,他说“不屈己,不干人”,不愿意委曲求全,不干扰他人,“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由。”如果我隐居起来了,可以去俯视历史上第一流的隐士。

唐诗让人站起来,从权势和暴力中站起来,从金钱与诱惑当中站起来。中国诗人最有风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因为天地中我就是最高贵的。“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山、天边的白云就是李白的生命状态:高贵。兴就是上升的一种心灵体验,高蹈远举的生命精神,离俗自珍的人格品行,这就是李白诗歌的诗魂所在。

唐诗让人活起来

诗歌在中国古代具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让生病的心灵得到复苏。唐代诗人在生活当中会碰到很多悲苦、无奈、伤心、流落,但他们有一个办法,在大自然中让心灵得到一种抚慰,大自然就是中国诗人心中无上崇高的教堂。诗人可以通过欣赏大自然来扩大自己的心灵世界,大自然的美对于诗人苦难生命的疗治,对诗性生命复苏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唐诗使人活起来意思是,中国诗学与中国哲学把宇宙视为存有连续的有机生命大气场,万物皆有气之感通。为什么人们可以从大自然当中得到疗治,为什么“青山明月”抚慰人心的作用?因为万物皆有气的感通。生命是一大气场,这是古人的生命观。

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的雨究竟写了什么?解读一首诗要回到当时的时代脉络中,杜甫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正好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风雨飘摇。盛唐是美好的江山,遭到摧毁之后一片飘零,没有希望复苏。但作为诗人来说,最重要是心中永远有光,有温暖,有力量,正好,他看见春天的一场雨。儒家有一个根本的理念是仁爱、仁者,仁者的爱都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爱。在这样一个漆黑无边的世界,有一盏灯光永远点亮,“江船火独明”就是诗人杜甫心中不破灭的希望。第二天,希望已经来到人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繁花似锦,春光满园。雨是大自然的生机,是仁者爱惜万物的善。雨也是诗人的信念,在劫难和毁灭当中不死的心。所以诗歌永远是希望、是力量、是生机的所在。

这首诗歌,就是“唐诗让人活起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