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月朦胧,满江红,心里惆怅谁人懂?

2020-09-02

凋落的花朵,枯卷的树叶,渐弱的蝉鸣悲,秋收的农田……行驶在田间,秋日里的一切景物都让人觉得年华易逝的。

当然一些人的突然离开更与秋天的一切相映衬了,那个每天侃侃而谈的大姐毫无征兆的辞职了,原因是她面对生活的艰难与中年危机,身体出了问题。

在社会的大染缸里久了,心也变得瓷实了,听到这样的消息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因为知道生命来来往往,谁走谁留谁能左右?

每个人有自己艰难,不同圈层的人只是面对的问题不同而已。越来越感觉到中年女人的艰难,普通女人能把职场、家庭、自己三者平衡好的少之又少。

想想好像古往今来,女子的社会地位虽然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各种生活琐事之间穿梭,确实是够累,尤其一些离异或者丧偶的情况会反逼女人变得坚毅,只是这种坚强外表下的忧伤谁又能懂?不信你看,商景兰连诗里有满是惆怅。

秋光何事月朦胧,玉露澄澄散碧空。

野外香飘丹桂影,芙蓉分出满江红。

这首诗《中秋泛舟(其一)》写于祁彪佳自沉之后,国破夫亡,商景兰以一介女流,养育二子三女,以己之力撑起了家庭,领导祁氏家族在乱世中生存。

面对家国之离乱,诗人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遵守丈夫遗愿,苦苦支撑,"以保祁氏之门不坠于地"。

这样的女子中秋泛舟赏月,没有沉沦于哀怨凄苦之中,而是以超脱平淡的姿态感受时代的变迁,人事的沉浮。

中秋佳节,人人都在望这团圆的明月,但同对佳节良夜,有人阖家团圆,共赏明月;有人夫妻分离,只得借月相思……因境遇而心情各异。

对于商景兰而言,自祁彪佳死后,已不会再有真正意义上的举家团聚。但"十年悲星散"的往事总算过去,也并非没有可喜之处。

诗人借中秋泛舟所见之景,暗示自己心境,此诗开篇写景,隐约可见诗人淡淡的惆怅。

"秋光何事月朦胧",中秋佳节,是富于诗意的表达。举家欢聚,然而月色朦胧,犹如诗人的心绪,罩着淡淡的忧伤。

诗人虽有着异于平常女子的坚毅,然而在她坚强的外表下,却也隐藏着丧夫亡国的伤痛。

值此阖家团圆之日,自己却与丈夫天人相隔,怎能不哀婉忧伤?与其说是月色的朦胧,不如说是诗人心绪的彷徨朦胧吧。

"玉露"在这里指的是月光,张养浩《折桂令·中秋》:"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

"澄",清澈明洁貌。"散"字写出了月光的照射形态。清澈宁静的夜空在朦胧月光的映射下,呈现出或明或暗的斑斓。

夜空的明暗交替,也如诗人人生的悲喜交错,亦如诗人心绪的彷徨无从。中秋泛舟,而月亮却朦胧遮面,不与人赏玩,只隐隐约约洒下一点光明。

这样的景,纵然不生秋怨,却难免让人对应心中的不明朗。短短十四字,诗人心中的彷徨忧愁尽现眼底。

然而,诗人虽然难免有不安彷徨,但她一直让自己保持着平和的心境。后一句,诗人将目光从中秋月收回,转而写岸边及江上的景色。

远处飘来的阵阵桂花香,不由得使诗人眼前浮现出丹桂树的影子,芙蓉花开得正艳,绿色的荷叶在朦胧斑斓的月光下隐去了颜色,只有满塘的荷花排列在水面上,映衬得江水都成了红色。

"香飘""满江红"等词的运用,都将景从一隅铺开,遍及整个空间,生动别致。诗人从嗅觉和视觉上分开来体会中秋月夜的美好。

既有扑面而来的桂花香,又有映入满眼的荷花红。嗅觉和视觉上的美好体会,骤然洗去上句的哀愁,心情豁然开朗。

而"满江红"与"月朦胧"形成色彩上的强烈对比,加强了这种反差效果。

商景兰此诗写中秋泛舟,写景形象而富有内蕴。她以诗歌吟咏人生,将她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都融入诗中。

面对自己跌宕的人生遭际,她以一份超脱坦然应对,她的思考是平静而客观的。

商景兰《锦囊集》中还收录了两则《中秋泛舟》。其二:"玉漏沉沉夜气清,停杯愁对月光明。人间亦有孀娥怨,难写班昭泣扇情。"

以及其三:"无边月色动人愁,木落千山一夜秋。独倚栏杆何所怨,乾坤望处总悠悠。流露出苍茫之感。"

同是故国之思,商景兰的作品却不是痛苦姿态,而是平静的喟叹。在那样的时代,有此经历,却能保有这份平静,着实不易。

这不仅源自商景兰的坚强,也因为她在动乱的时代中开辟出了一份难得的安稳。丈夫沉水殉国之后,商景兰并没有消沉。

她抚育子女,同时倡导诗文,以诗歌吟咏人生,形成了当时盛极一时的创作群体她和黄媛介等的交游也昭示了

她已经走出闺阁,并且十分活跃。长达三十多年的寡居生活强化了她的独立人格,使得这位有才有德的女子更加坚毅、干练,同时拥有独立的女性意识。

惟有这样一个坚强睿智的女子,内心的惆怅你懂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