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秋光冷画屏:这首动人的《七夕》,作者可能不是杜牧
中国传统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很多都有了千百年的历史,从时间上来说,它们或许很远,然而在字里行间,我们却能感受到这些诗歌的优美,其中蕴含的情志,并为之感动,为之赞叹,以致口而成诵,使之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距离仅在一纸之间。
但是历经千百年的流转,无数日月升沉,诗人原本的作品,可能在流传中被破坏,从而失去了原本的面貌,甚至连作者也混淆不清。例如《白头吟》此诗,一直以为是卓文君所作,可经过相关学者一系列的考证,却发现并非如此。
还有李白的《将进酒》,我们背的一直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此句流传到清朝时,已有“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天生我材必有开”等不同的版本。后来在敦煌发现唐人的手抄本,上面则是作“天生吾徒有俊才”,并且题目也不是《将进酒》,而是《惜罇空》。
当然,谁也无法逆转时空,找到李白问一问原句到底是什么,只能以“唐代传抄李白的诗最为普及,唐人选本最接近李白的年代”为参考依据,从而以敦煌本为准。
杜牧也有许多诗存在不少争议,比如传唱千古的《清明》,很多学者认为不是杜牧所作,因为《樊川集》没有收录此诗,然而质疑者也没有证据能直接证明这非杜牧之作。相比之下,他另外一首作品《秋夕》,争议则比较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宫怨诗。
蜡烛在银烛台之上,发出昏黄的光芒,在秋夜中恍惚明灭,屏风所描绘的华美图案,在烛火秋光中若隐若现。一位宫女独自坐卧在石阶上,用轻巧精美的团扇,拍打着身边点点流萤,夜色如水,清凉略有寒意。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银河相会,而宫女却只能静静地望着牵牛织女星,默然无语。
不得不说,这首诗无论是技法、辞藻、意境来品读,都是上乘之作。而杜牧在唐代诗人中,尤善七绝,《秋夕》说是他的作品,并无不妥,并且这种隽永清丽的风格,也和杜牧很接近。不过宋代的周紫芝却不这么认为,他在《竹坡诗话》中说道:
此一诗杜牧之王建集中皆有之,不知其谁所作,以余观之,当时建诗耳。盖二子之诗,其清婉大略相似,而牧多险侧,建多平丽,此诗盖清而平者也。
这番话的意思就是,《七夕》一诗,在杜牧的诗集中,和王建的诗集中都收录了,一般都是将其作为杜牧的诗。但是周紫芝认为更像王建的诗,因为他们二人的绝句,虽然都以清丽婉约出名,不过杜牧的诗风,比较险侧,王建的诗风则清丽偏向平和,这首诗,就是属于清丽平和的类型。
其实周紫芝这种以诗风判断的做法,是不可信的,毕竟诗人写诗有感而发,又非流水线作业,不可能保证每一首诗都是同样的风格。
近代学者黄永武从诗集本身来鉴别,则比较可靠,据他考据,杜牧诗集有本集、别集,在别集之外,还有外集。本集,是杜牧的外甥裴延翰所编,他是根据杜牧的手稿所编撰的,所谓至亲之人,并且时间相隔较近,所以杜牧本集所录的诗更为可靠。
他的别集,则是北宋学者田概编录的,其外集,则是北宋人四处搜集杜牧之诗编录的,而这首《秋夕》,只是收录在杜牧的外集之中。在宋代和明代,王建的诗集中,均有此诗,如明嘉靖刻本《中唐诗·王建集》,不过到了清朝编录的《全唐诗》中,此诗只录杜牧名下,王建则不录。
所以说,这首动人的《七夕》,作者是王建还是杜牧,尚不能确定,如今学者,偏向杜牧之诗更多一些,所以选本和诗词相关书籍,都是以杜牧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