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梦回唐朝,寻找“千宫之宫”的东方圣殿大明宫

2020-08-20

“一朝得谒大明宫,欢呼拜舞自论功”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占地面积约3.4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前朝的中心为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朝),内庭有太液池,各种别殿、亭、观等30余所。

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辉煌壮丽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它不单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代表着那个开放自信、大气包容的盛唐时代。

可这座被称为“天下第一宫”的大明宫只存在了234年,唐昭宗天佑元年,历经战火的大明宫遭到毁灭性破坏,彻底沦为废墟。直至今日,在西安,只能看到一座遍布着残垣断壁、斑驳苔痕的文化遗址。

1996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一支考古队,在考古队队长安家瑶带领下,在这片遗址上进行挖掘。泱泱大唐盛世长安,令安家瑶魂牵梦萦了三十载。她迫切地想通过考古发掘揭晓出大唐长安城的繁华街市,究竟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宫殿?

下面我们跟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老师,一起梦回唐朝。

安家瑶:生于194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曾主持发掘陕西省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陕西麟游唐九成宫遗址等。

大明宫考古队队长安家瑶

大明宫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上的东方圣殿,她不但是唐代盛世风采的集中表现,也代表了唐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不仅仅是一组宫殿建筑群,它也是东方文明中最为梦幻的记忆。

含元殿属于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

含元殿遗址位于现大明宫遗址公园内,遗址区保存相对较为完整。

含元殿并不是孤零零的一座建筑,它是与左前方东面的翔鸾阁、右前方西面的栖凤阁以及龙尾道形成“三位一体”的“凹形新模式”。

龙尾道是从殿前广场北端登上含元殿殿堂的道路。把道路做“龙尾”古已有之。

元人胡三省在《通鉴》注中解释说:“筑建坡坨以上的城,其道下附于此,若龙垂尾然,故曰龙尾。

意思是说如果城池建在高台上,所修登城之道肯定会有一定坡度,而且坡道自平地而起,蜿蜒起伏,就好像龙尾垂于地面,故称龙尾道。

含元殿建在龙首原南沿高台上,从殿前广场登临含元殿的道路,必然需要龙尾道。可以想象,每逢大朝会,百官必须穿过长长的龙尾道,登上含元殿,这个过程仿佛是通往天上宫阙,龙尾道的修建,更加映衬出含元殿的高大雄伟。

而不同于故宫里面龙尾道有三条,含元殿前龙尾道只有两条,位于殿堂东西两侧,坡道由踏步台阶组成,每级台基都铺有莲花纹方砖,龙尾道东西两侧砌筑青石护栏,护栏顶部装有石质螭头。龙尾道有七个转角,从丹凤门向北望去,就好像龙尾下垂于地。

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那么,含元殿是怎么被毁的呢?到底是被烧毁的还是被拆毁的?

考古人员第一次发掘过程中,在含元殿的广场上发现了一些红烧土。但是,在进行第二次发掘时,发现这些红烧土都是当时砖窑烟囱上的红烧土,所以从现在发现的情况来看,含元殿不是被烧毁的。

其有可能是唐末期间,当时朱温逼迫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把这些建筑都拆毁,把木头顺着渭河、黄河运去洛阳。

所以这样来看,含元殿还是可能被拆毁的,而不是在黄巢起义的时候被烧毁的。

考古发现不仅可以证实历史、纠正历史,还能补充历史,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借鉴价值。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