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与石头:卢浮宫是怎样曲折建设而成的?又反映了什么信仰
卢浮宫的建设之路
卢浮宫始建于公元1204年,是当时的国王菲利普 奥古斯特二世为抵抗北方的诺曼族军团而修建的一座巨大的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塔。
一方面起到加固要塞的作用,一方面用于收藏各种王室珍宝、档案等。此时卢浮宫的占地面积只有今天的四分之一。
14世纪时期,为了满足王室贵族们寻欢作乐的要求,查尔斯五世将卢浮宫改造成了皇家官邸,他将窗户镶嵌入厚重的石墙,宫内的墙壁上饰满。宫内的墙壁上饰满壁画,且将各种奇异鸟型的檐槽喷口延伸在宫殿的白石外墙上。
此后的350年,随着王室成员的增加,卢浮宫常常被扩建和修缮。公元1546年,继位的法西斯一世国王热衷于收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于是下令将原有的城堡拆除,委令建筑师皮埃尔 莱斯科和雕塑家让 古戎修建了一所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皇家宫殿,让 古戎设计的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门面至今仍是卢浮宫中最经典的一部分。
亨利二世的王后凯瑟琳 德 梅迪奇修建了“水上画廊”这条连接卢浮宫和杜伊勒利宫的通道。亨利四世期间,耗时13年,于公元1608年将“水上画廊”改建成了一个法兰西建筑史上的杰作一一大画廊。
公元1624年,路易十三委派勒麦西尔扩建了现在的庭院(1624年-1654年),延长了西面已经建好的建筑,且完全照样修建了东边对称的一翼,加上中央塔楼,形成了四面的主体。
整个立面的装饰也很精美,第一层是柯林斯柱式,檐壁上刻了很多精致的浮雕,第二层是混合柱式,檐壁上的浮雕比第一层刻得深,这时卢浮宫的艺术风格属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建筑风格。
到了“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期间,这位对艺术有着较高审美趣味的国王对卢浮宫的整体形象不甚满意,此时强盛的国力为其大规模地扩建卢浮宫奠定了基础,卢浮宫被扩建至原来的4倍,平面被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用于存放各类艺术精品,且这位与康熙同时代的西方大帝指派了勒服、彼洛和勒勃仑三位设计师设计了东廊立面的改建方案。
卢浮宫东立面是面向巴黎的主要立面,东廊立面加建在已有建筑的外围,这种严谨简洁的古典式构图和典雅的柱式结构取得了艺术上的极大成功,这也是今天老卢浮宫的组成部分。
公元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公元1792年,国民议会将卢浮宫设立为国立美术馆。公元1798年,整个国家的艺术财富膨胀到卢浮宫已经没有宽敞的位置来摆放。于是,拿破仑入驻后,雇佣建筑师对卢浮宫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扩建。
他在卢浮宫的外围加建了很多房屋,修建了杜伊勒利宫前的拱门,四匹镀金的青铜马成为了这座门的标志性的建筑。
19世纪,滑铁卢战败后,拿破仑三世入住卢浮宫。为了彰显帝国的威风与繁荣,卢浮宫经历了600年的修建改造中投资及整修最浩大的一次工程,拿破仑三世在拿破仑一世修建的院内又增加了两座建筑。
完全改变了之前的布局,形成了东西长达500米,占地面积18.3公顷的U字形宏伟宫殿群。
石头与神
西方的社会发展史与宗教的发展史是与时俱进的,西方建筑的发展史也与宗教的发展史共同发展着。西方人希望能够通过建造高大雄伟、挺拔如云的建筑,来达到与神灵沟通的效果。
这种对神灵的崇拜与敬仰不仅表达了西方人民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也表达了西方人民希望神灵能够带给他们来世的幸福与救赎的期望。
为了能够拉进距离,取悦神灵,神殿和教堂等建筑充分利用了石头自身坚固挺拔,雕刻耐存的属性,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希腊人建造的帕特农神庙,建造在高大的大理石基座之上,整座大堂根据围廊式样使用高大的大理石柱围成,各类神话题材的雕塑布满在殿顶,殿内还雕刻了供人们祈祷礼拜的巨型雕像。
古罗马时期,建筑师们已经掌握了石头卷拱技术,发明了混凝土,且继承了古希腊时期的柱式结构,并将其改善成卷柱组合形制,卢浮宫前为纪念与象征罗马时期君王功勋的凯旋门。
总结
石头在西方的历史上实现了一个由物质载体到精神寄托转过的过程,西方人民对神权和永恒主题的追求造就了西方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史,卢浮宫作为见证了西方几百年建筑发展史的经典建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见证。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