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博物馆:千年丝绸,连接古往今来的艺术之美
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杭报集团杭州网承办的《“浙里”光影“ 云看”文博第二季》活动于8月11日正式开启。在火热的假日里,第二季的主题为“行研学之路,探历史之谜”,这里不仅有馆藏文物珍宝的展示,更有传统技艺的直接体验。我们将从第一视角,为观众揭开浙江富饶的文物遗产,在一针一线、一雕一凿中感悟文化的厚度,领略历史的长度。
“浙里”光影“ 云看”文博的第二季,浙江省文物局挑选了浙江全省范围内五所极具代表性和故事性的博物馆,带领观众继续领略浙江多元的历史文化。直播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湖州博物馆,坐落于拥有“丝绸之府”之称的名城湖州,这里的一丝一线横跨东西,纵观古今,珍藏着绵延的时光。
世界丝绸之源
“蚕事吾湖独盛”
走在馆内宛转的廊道,穿过湖州漫长的历史,讲解员李悦琦老师通过陶瓷、玉器、书画,为观众还原了古时地阜物华的湖州,繁荣的经济为湖丝的美誉天下奠定了基础。
细长轻盈的丝绸,从古至今,究竟连接了多么漫长的历史?
“钱山漾遗址曾出土了4200年前的丝带、丝线和丝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现存最悠久的家蚕丝织物。”
李老师介绍,许多出土的丝绸,都经历了从开始的鲜艳完好,到后来慢慢碳化的过程,“漫长的岁月虽然磨蚀了丝织物曾经的美丽光泽,但它却开启了‘世界丝绸之源’崭新的篇章。”
提及丝绸,许多人的心中会浮现出古代的那一条宏大的丝绸之路:水草丰茂的河西走廊,辽阔荒凉的玉门关,烈日下整齐的驼队……当年西域的商人沿着丝路,将中国的丝绸带到中亚、西亚、地中海各国。
早在春秋战国至南北朝,湖州丝绸就已经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到了唐代,湖丝被列为贡品,这座城市也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真正的起点。
“1851年,湖丝荣获伦敦首届世博会——万国工业博览会金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夺得金奖。”李老师列举了湖丝所获得国际殊荣,在当时,西洋贵族以身着湖州丝绸为高贵的象征。
制作工艺精美
“辑里湖丝”风华绝代
湖丝的远销世界,享有的无数美誉,离不开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
李老师详细介绍了湖丝中的佼佼者——辑里湖丝。作为世界丝绸最高品质的象征,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追溯起源,浙江湖州南浔的七里村,当时叫做‘七里丝’,后来,康熙帝亲笔赐名‘辑里湖丝’。”
辑里湖丝因“细、圆、白、韧”等特点,深受皇室喜爱。清代,皇帝、后妃所穿“龙袍凤衣”必须用辑里湖丝作为织制原料。在万历年间,辑里湖丝已经代表了帝王的崇高权威。
在橱窗内悬挂的一捆白色丝线前,李老师告诉观众:“这是南浔最精美的辑里湖丝,是馆藏的一级文物,可以用以制作古代帝王的朝服。从产茧、剥茧到消毒,制作时间非常长。”
“从蚕茧到丝绸,湖丝工艺的复杂和精细令人咋舌。”在明朝万历年间,湖州丝绸制作已经非常成熟,工艺的先进程度享誉世界。
进入快节奏的时代,手工打磨的技艺面临凋敝的风险。李老师说:“辑里湖丝因为传统耗时的工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曾濒临倒闭。但幸运的是,通过政府的改革和资源重组,它拥有了更先进而独特的工艺。”
如今,辑里湖丝恢复了往昔的繁荣,成为湖州的一张重要的名片,而湖丝的发展历程,也延展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道路。
美学古往今来
画笔勾勒更多彩的未来
在一丝一缕的勾勒中,岁岁年年的时光里,属于江南之地的娟秀温婉,从“丝绸之府”生长起来的美学基因,得以代代传承。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湖州博物馆一周一度的研学活动,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本周,博物馆邀请了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参与绘画课堂。
为了让小朋友们理解古往今来的艺术之美,李老师带着他们走进了馆内的“韩美林综合展”,韩美林先生的雕塑、陶瓷、紫砂、书法,还有憨态可掬的小猪彩绘,水墨骏马图等作品,都激发了湖州的孩子们创作的兴趣。
离开了“韩美林综合展”,走进绘画教室,老师拿着油画棒教小朋友们调出不同的颜色,在卡纸上绘制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鳄鱼、狮子、小羊……活跃的课堂,孩子们的笑声,为这一座珍藏着千年历史的博物馆勾勒出全新的色彩。
古代的丝绸,现代的绘画,历史和现实的串联,让研学活动和这座博物馆的文化,共同成为留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记,它注定会像波纹般层层荡开,将湖州的千年文脉、美学之魂,传递向更加遥远的未来。
8月13日下午3点,《“浙里”光影,“云看”文博第二季》直播活动走进第三站——金华博物馆,我们的镜头将深入 “长山印事”,在方寸之间,探寻印章和篆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