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翻手绣嫁衣 覆云做直播

2020-08-07

裙褂上象征多子多福的蝙蝠造型。(骆仪/图)

“我可唔可以加少少要求?我想走咗呢个花篮。呢个凤,走埋。金龙,走埋。呢个系米蝠鼠?走埋蝠鼠。”

这一天,钉金绣裙褂非遗传承人唐志茹的店里来了一个难搞的客人,裙褂上传统的图案,龙凤、花篮、蝙蝠等通通“走掉”(不要)。

一个月后,客人上门来取货,按照她的要求做出来的裙褂就只剩下祥云图案。客人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江湖传闻‘一旧云’师傅?”

这是唐志茹自编自导自演的短视频《飞龙走凤》,一语双关,风趣幽默,在抖音上得到接近1800个赞,是她开通抖音账号两年以来最火的一条短视频。而那位要求多多的“客人”由徒弟静茹扮演,牵着唐志茹养了八年的哈巴狗“laughing”出场。

“老人家很反对我们玩抖音”

打开“广州小茹裙褂”的抖音账号,几乎每条短视频下面都有人在询问裙褂的价钱,也有人痛惜错过了,“九月结婚的我怎么现在才看到”。对于那些表示“做裙褂的钱还是有的,还差个男朋友”的评论,唐志茹幽默回复:“亲,订裙褂送男朋友。”本文记者采访时,唐志茹的丈夫邓启荣在一旁拿手机随手拍,当晚这段素材就被配上字幕、音乐和特效发在抖音上。

唐志茹还有快手账号、微信视频号,而早年eBay、淘宝店等电商平台她也没有落下。虽然她的抖音账号只有不到3000个粉丝,远远算不上网红,但从淘宝和抖音等网络上来的订单已经占到一半,再考虑到裙褂的单价至少一万元起,可以说转化效果已经秒杀一些做直播带货的大V了。“今天在赶工的这套就是抖音来的订单,三万多元。”唐志茹指着桌上一块接近完工的绣片说。

唐志茹抖音截屏

今年2、3月,经过政府文化部门牵线,短视频平台给手艺人提供培训和流量扶持,唐志茹的粉丝量和互动都增长了。“抖音用户喜欢有剧情的。”她总结道,“等赶完9月时装周这批货,我再更新一波。”

唐志茹是广州非遗传承人里最早做直播的一批。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电视台和非遗中心都无法上门拍摄,她就用手机连线做直播,教观众制作火盾、雷盾刺绣图案的口罩,“虽然不能防新冠,但简单易上手,既能打发时间又有成就感,刺绣零基础都能学会。”最火那场直播有十几万人次观看,唐志茹当天制作的口罩也通过抽奖形式赠送给观众。直播没有带来直接的订单转化,但唐志茹的抖音涨了几百个粉丝,“对于我们这种小透明来说,很多了!”

唐志茹的妈妈也是资深绣娘,至今仍在做嫁衣,但从来不看她的抖音、快手、直播。“老一辈绝对反对我们做抖音,认为花巧的东西对于手艺简直是侮辱,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们不知道现代社会追求个性,如果不把好东西宣传出去,再香的酒也飘不远。”

不准学绣花,“容嬷嬷”针扎亲女

唐志茹和邓启荣都出身于钉金绣裙褂家族,是第四代传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做同桌同学,可谓青梅竹马,在高三那年的同学聚会再续前缘,22岁即“拉埋天窗”。不过,两人在小时候对家传手艺的感情是两个极端。

小时候两家长辈都忙着为港澳客户代工裙褂,经销商说好交货时间就一点都不能拖,通宵赶制是家常便饭。男生难免贪玩,邓启荣放学回家却被姑妈抓住帮忙穿针,就这么被迫开始学刺绣。“相反,女孩子天生对闪闪发光的、漂亮的东西就很喜欢”,唐志茹说,“1980年代初连电视都是黑白的,裙褂却金光灿烂,多吸引人啊!”

但家中长辈认为这门手艺又辛苦又赚不了大钱,不准小茹学,她一靠近绣花架,就被妈妈拿针狠狠扎胳膊、扎大腿。“真的会扎进肉!”唐志茹说着,两只胳膊都起了鸡皮疙瘩,“五六岁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因为痛啊!”

唐志茹12岁的刺绣作品。(骆仪/图)

“但还是想学,因为太美了。”小茹就只能躲起来偷看。直到9岁那年(1989年),经销商老板从香港带了两个芭比娃娃回来。小茹被迷住了,拿妈妈用剩的边角布料手缝了两条裙子给芭比,妈妈看到她的天分,这才开始教她家传手艺。12岁,小茹已经能独立完成一件钉金绣裙褂,交货给香港客户。在位于花都的店铺二楼,唐志茹保留着她12岁时的刺绣作品,针脚细密,绣花图案过了近三十年仍不褪色不变形。

做裙褂就是秀恩爱撒狗粮

中考、高考填志愿,唐志茹两度违抗妈妈意愿,不报考卫校、师范等“稳定”专业,所有志愿只报了一个专业:服装设计。高考那年是1998年,家族生意受金融风暴影响,三百多人的大厂被迫解散,妈妈更加反对小茹做裙褂,生了她很久的气,直到她大学毕业依然不同意她继承家传手艺。

小茹换了多份工作多个行业,发现没有一行是轻松的,而且始终浑浑噩噩没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在酒店工作时,唐志茹看到婚宴上的新娘纷纷选择西式婚纱,传统龙凤褂被人遗忘,她便生出辞职复兴龙凤褂的念头。2002年,她和邓启荣一边筹备婚事,一边准备着创立自己的裙褂品牌。“我们两个家族的长辈做了这么多代都只是帮港澳和东南亚老板接单代工,老板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没有打出自己的头衔,作为手艺人是很吃亏的。到了我们这代,除了做传统的东西,也要创造属于我们的款式和图案。”

成婚时,小茹穿上妈妈珍藏多年的“褂皇”(刺绣密度接近100%的裙褂),惊艳全场,把婚礼办成了“品牌发布会”,“我为自己代言,我们早期的产品册也都是我自己担当模特。”

等等,邓启荣不是从小抗拒做刺绣吗,怎么改变想法了?“因为我老婆中意。”一直在旁边埋头绣花的邓启荣默默听着老婆做采访不插嘴,直到记者问起,他才给出这个直截了当的回答。“他以前很多人追的,小鲜肉呀。”

唐志茹得意地笑道。两夫妻就这么撒起“狗粮”来。

记者感叹“爱的力量真伟大”,邓启荣补充说,自己对于传承家族手艺还是有一份责任感。邓氏夫妇创立的品牌叫“小茹裙褂”,邓启荣说,“用太太名字,简单好记。”“他中意我,希望新人看到我们的名字就想起,原来我们做的不是单纯的衣服,还带着爱和祝福,这才是最撒狗粮的部分。”看来秀恩爱就是他们夫妻俩的日常。

邓启荣和徒弟埋头绣花。(骆仪/图)

“传统文化讲究五福齐:父母健在,儿女双全即四福,再加上夫妻和睦。我们有个大女儿,现在又养了个儿子(哈巴狗laughing),凑成个‘好’,做嫁衣将福气延续。这正是钉金绣裙褂跟其他非遗手艺不同的地方。新娘穿过的裙褂传给后辈,又是家族福气的延续,福上加福。”真是洋溢着爱意和幸福的事业,羡煞旁人。

一般人以为绣花的都是女性,唐志茹却说,“如果男人认真绣花,就没女孩子什么事了。”她解释,广绣、苏绣等用丝线直接在布面上刺绣,可能女孩子手指嫩滑绣起来更美,但钉金绣的金银线有一层金属薄膜,比丝线硬很多,男人的力气大,绣起来更好看。“有一部分男人确实很细心,但怕被人嘲笑娘娘腔。早期我有两个男学生就是这么被人笑走的,‘男人老狗做什么绣花’。”

邓启荣唐志茹夫妇颇有夫妻相,他们背后的模特穿着是褂皇(左)和褂后。(骆仪/图)

“那邓老师呢?”

“你看他那个外形就不怕被人笑。”唐志茹笑意盈盈望向身形健壮的老公。

唐志茹的男徒弟在绣凤凰。(骆仪/图)

两次量体裁衣,不怕新娘吃胖

在来到小茹裙褂工作室之前,记者对龙凤褂的认识也只是红彤彤、金灿灿,亲眼见到实物,才发现原来金银线绣得很有层次,而褂皇的大密度银线其实在视觉上很清雅,一点不俗气,把金线绣的龙凤衬托得更加突出。“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一直被客人投诉——实物比照片漂亮太多了!”唐志茹说,即使是请来专业摄影师打光拍摄,也很难拍出钉金绣的美。衣架上还挂着几件机绣裙褂,她专门买来给客人作对比,这些裙褂的刺绣图案十分呆板,“机器绣的东西,没有灵魂”。唐志茹并不担心机器批量生产会对传统手艺造成冲击。

机绣图案十分呆板,没有灵魂。(骆仪/图)

这些年,小茹裙褂工作室承接过杨千、杨怡等明星的嫁衣,客户群体从粤港澳扩散到全国,甚至是海外华人和老外也慕名而来。唐志茹印象最深刻的客户是一位嫁到英国的中山姑娘,订做了一套小五福,她的英国公公赞叹:“比我在博物馆看到的还漂亮!”唐志茹说:“听到这句话真的令我感到很自豪!”这位新娘后来生了双胞胎,又帮BB女和干女儿各预订了一套褂后。

工作室墙上插着多张订单,订做的均是单价10万元的褂皇,交货时间是“20年后”。这些是父母为襁褓中的孩子预订的婚服,“现在下订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唐志茹所言非虚,随着人工、材料等成本上升,褂皇每年涨价5000元,提前预订相当于买了一件年收益5%的理财产品,还能传给子孙后代。曾经有一位新晋妈妈抱着几个月大的儿子来订裙褂,笑称“为我儿储老婆本”。像这种订单,他们会先把刺绣图案做好寄给客人,等孩子将来准备结婚了再量体裁衣完成成衣步骤。“每一块绣片都会盖上我们的印章,哪怕将来我们不做了,女儿和徒弟也会完成裙褂,这也是爱的延续。”

预订褂皇褂后的订单。(骆仪/图)

邓启荣正在绣一张绣片边缘的碧波纹,原来,订做的这位新娘长胖了,需要把刺绣图案加宽。“我们会量两次尺寸,做刺绣前量一次,车缝前再量一次,即使新娘在这期间身材有变化也可以及时调整,希望每位新娘可以以最完美的状态出现在婚礼上。”

满洲窗也能绣上裙褂

创立工作室以来,夫妇俩一直在因应时代流行改良裙褂。传统的款式很宽大,上衣长及大腿中部,他们改良为短款,大裙摆改为修身款,更能凸显新娘的S形身材。这几年又借鉴西装的立体剪裁,做得更加修身,下装改为小A摆,显高,但也会做百褶大裙摆,新娘坐在床上把裙摆铺开成圆形,十分好看。

简约大气的新郎婚服。(骆仪/图)

刺绣图案以前龙凤为主题,现在增加了石榴(多子多福)、牡丹、锦鲤、玫瑰花、满天星等等,“唯一不变的是,每个图案必须有美好寓意。”新郎官的婚服也有改良,有些新郎如果觉得穿大红色太“娘”,就可以选纯黑上衣,只在左胸绣一条金龙,十分大气。

徒弟静茹创作的“梅兰菊竹”裙褂创造性地绣上满洲窗窗格。(骆仪/图)

现在,工作室有两名徒弟,约30位老师傅在家接订单,17岁的女儿也在学服装,唐志茹不太担心手艺传承。唐志茹向记者展示徒弟静茹创作的“梅兰菊竹”裙褂,从款式到刺绣图案都是静茹的创意,衬托“四君子”的图案灵感来自西关大屋满洲窗的窗格,五色丝线钉银线又呼应着满洲窗彩色玻璃的斑斓。

徒弟静茹创作的“梅兰菊竹”裙褂创造性地绣上满洲窗窗格。(骆仪/图)

这套裙褂将在9月时装周亮相,唐志茹深感欣慰。“虽然有些同行做流水作业,二三十个绣娘每人绣一部分,进度会快很多,但绣娘只是完成工作,没把自己的感情和创意放进去。我们还是坚持一套裙褂由一位师傅完整绣完,能保证手工风格统一,也利于手艺传承。”

除了收徒,唐志茹每年还会做8-10堂由文化局组织的体验课,教学生做手袋、香囊、团扇等小玩意,“让他们短时间就能上手,有成就感,把作品带走又能给我们做宣传。”唐志茹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学会这门手艺,只要他有了解过,口头传播也是好的。

龙凤褂和秀禾服

钉金绣裙褂俗称“龙凤褂”,是岭南地区的传统嫁衣。钉金绣是龙凤褂最突出的特点,与广绣、苏绣等用五彩丝线直接在布面上刺绣不同,钉金绣使用盘、扎、叠等手法把金线和银线钉在布面上绣成图案,故名“钉金绣”,还会用棉花垫高,做出图案的立体感。传统的钉金绣图案除了龙凤,还有蝙蝠、碧波、祥云等,都带有美好寓意。

龙凤褂根据刺绣密度从低到高,分为小五福、中五福、大五福、褂后和褂皇五种款式,褂皇的刺绣密度接近100%,整套裙褂已经看不出红色真丝布料,只见朵朵银色祥云衬托着金龙金凤,熠熠生辉。小五福约需三个月完工,褂皇则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耗费足足一年时间。

钉金绣的龙凤图案十分立体、生动,朵朵银色祥云衬托着,熠熠生辉。(骆仪/图)

明朝已经在衣裙上出现钉金绣,到清朝融合满人衣着,称为“裙褂”,就是现在龙凤褂的雏形。民国年间,裙褂以“汉人吉服”列入史册,是吉日穿的衣服。

从岭南到港澳、东南亚华人社区,钉金绣裙褂在婚礼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新娘会选择裙褂和婚纱各订一套,在婚礼的不同场合穿着,也有些新人干脆只做裙褂,办一个纯粹的中式婚礼。唐志茹介绍,文革时期,大陆不准做龙凤褂、不准教、不准学、不准收藏,只能绣些枕套、被套、背带等,图案也不能出现龙凤、不能用金线,只能用五彩丝线绣鸳鸯和花鸟,实际上已经不能叫做钉金绣了。好在,有些龙凤褂师傅移居香港,把手艺传承下来。

改革开放后,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对龙凤褂的需求越来越大,香港师傅做不过来,就有经销商来广州找老师傅代工。同时,龙凤褂在香港影视剧里频频出现,香港明星结婚也会穿,随着香港流行文化的传播,大陆北方观众也被普及了龙凤褂。

但到了最近十几年,北方兴起“秀禾服”。秀禾服源自2002年的电视剧《橘子红了》,是周迅所扮演的秀禾的婚服,从戏服演变成北方很多新娘的嫁衣,甚至一些岭南地区的新娘也要求订做秀禾服。

钉金绣裙褂上的图案都有吉祥寓意。(骆仪/图)

唐志茹介绍,秀禾服的袖子、上衣、裙摆都比较宽大,裙褂则比较修身,七分袖,小立领;秀禾服的图案没有讲究,甚至出现欧式花藤,而裙褂的图案都是有吉祥寓意的。“秀禾服是电视剧里的戏服,没有历史传承和历史依据,凭空出现;裙褂从清朝开始流行,到现在是一直有传承的,也是因为香港的传统文化没有出现断层,裙褂才会出现在影视剧里。但很多人受电视剧误导,以为秀禾服才是传统嫁衣,北方T台秀也经常出现秀禾服,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打击很大。”

唐志茹说,剪裁上可以学习西方,但老一辈的东西也不能丢,这才叫做传承传统文化。“既然选择裙褂作嫁衣,就是有传统情结的,不然干脆选择婚纱得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