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南黄北齐”北边齐白石,南边你知道是谁吗?

Image 2020-08-06

黄宾虹,原名懋质,字朴存,号宾虹,浙江金华人。黄宾虹自幼嗜好绘画,喜爱篆刻。6岁起得名师指点,刻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年后,一心探索绘画技巧,历经艰难,终有发现,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用墨大师”的美誉。1953年,黄宾虹90寿辰之际,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称号。

黄宾虹生前为人很低调,他极力反对炒作自己,他拒绝张大千门人的热捧,反对广东办展扩大影响,认为“街头烂熟,有何滋味”!然而,他不能阻止后世将自己的艺术捧成“黄宾虹热”,无法劝说人们冷静对待自己的画作。

黄宾虹生于商人家庭,生活条件虽然比不上贵族,但也算优裕充实。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正值内忧外患之期,地方上非常不平静。幼年时代,黄宾虹就常常跟随父亲四处避难。6岁那年,黄宾虹随父亲避难于金华山,在罗店拜李灼先、李咏棠为师,学习四书五经,目的为考取举人。课余闲暇,黄宾虹还独自摸索绘画、篆刻的技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上大师萧山倪翁。倪翁告诉他,绘画“当如作字法,笔笔亦分明”。黄宾虹谨记,作画不再潦草马虎。

1894年,父亲谢世,黄宾虹不必再为是否继续投考举人之路犹豫难决,可以跟随自己的心意,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绘画上。据传,为了研习真迹,黄宾虹不惜以有名的瓷器交换。当时的瓷器非常贵重,黄宾虹愿意交换,可见他非常喜爱绘画。

34岁时,黄宾虹又结识了一位书画名家,那人就是影响他终生的郑雪湖。见黄宾虹谦虚有礼,求学心切,郑雪湖非常喜欢,他告诉黄宾虹,作画很难,但最难处不在实处,而在虚处。也就是说,作一幅画时,最难的不是画了什么,而是没画什么。听说“实处易,虚处难”这句画诀后,黄宾虹有所顿悟,更加钦佩老师了。此外,在这一年,黄宾虹还在贵池会晤了革命家谭嗣同,这对他后来思想发展的影响相当大。

1900年春天,黄宾虹北上,打算像当年的太史公,饱览天下名山,为将来的事业积淀气魄。非常不幸,北上不久,八国联军侵华,造成庚子政变。见国之不国,哀鸿遍野,哪还有心情欣赏山水,黄宾虹郁郁寡欢,只求早些回转乡里。回乡路上,他顺便游访黄山和华山,写了几首诗,画了几幅画。

外面的社会悲惨,乡里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大片大片的田地,全都荒芜了。黄宾虹写信给郑搢书,建议组织人员,开垦土地。郑搢书同意,邀集了不少人,全都致力于开垦土地。第二年,风调雨顺,庄稼大获丰收,五谷丰登。

乡里的情况好转了,外面的社会也趋向和平了,黄宾虹再度入世。43岁那年,他在芜湖遇上了正被官方通缉的才人陈去病,当即邀请陈去病到新安中学任教。随后,他们俩与许承尧、汪律本等人秘密组织黄社,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把酒论诗,鼓吹革命。一年后,政府给黄宾虹扣一个“革命党”的罪名,黄宾虹被迫流亡上海。

当时的上海,不仅经济活跃,文化也很活跃,黄宾虹得看了不少真迹,阅读了不少艺术方面的书籍。同时,为了生计,黄宾虹还担任了《神州国光集》和《国粹学报》的编辑,结识了蔡守。针对当时国画技法式微的趋势,黄宾虹与蔡守多次讨论怎么糅合南北两宗技法合二为一,以沟通中西画学。这次讨论,黄宾虹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没过多久,作家柳亚子到上海治病,与黄宾虹在国学保存会的藏书楼相见。两人一见如故,黄宾虹应柳亚子之邀,于1909年11月13日前往苏州,参加柳亚子、高天梅和陈去病等组建的南社的第一次雅集。这次雅集之后,黄宾虹声名大振。他不仅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对书画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后来,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主报》创刊,黄宾虹撰写“祝词”,表达庆贺之外,还寄予“拯弱扶危”的厚望。武昌起义后,全国革命浪潮席卷而起,眼见清王朝即将崩溃,在南社临时集会上,黄宾虹参与了“以言论鼓吹共和”的讨论。

很不幸,革命夭折了。篡夺革命的胜利果实后,为复辟帝制,袁世凯不惜重金,利用爪牙,收购了《神州日报》,黄宾虹愤而离职。1916年,黄宾虹53岁,遇上鲁迅,两人晤谈很久,没有丝毫倦意。一年后,黄宾虹又遇上中国学界的两大泰斗,一个是留学刚归来的胡适,另一个是国学大师王国维。

1918年,诗僧、情僧苏曼殊魂归西天,黄宾虹前往西湖吊唁。在10月16日的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成立大会上,黄宾虹强调:封建社会的美术只保存了君王的,没有保存民间的。但是民间也有美术,研究者应该认真收集、研究民间美术,这可能是保存国粹并且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力量。

针对中国画界日渐横吹强劲的“以夷变夏”之风,黄宾虹多次做了批判,指出民族的艺术不可丢失。同时,他还着意收集明遗民画家的资料,渴望展示他们的高风亮节,借此鼓励自己坚守国画的阵地,也勉励他人。

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两大名家,人称“南黄北齐”。“南黄”即指安徽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北齐”则是北京城的花鸟画大家齐白石。黄宾虹曾经指出,学画有三个大阶段,只有经历了这三大阶段,才能成为大师。关于这三个阶段,他用青虫化蝶的三眠三起比喻。

第一阶段,“先师今人”,即先学习同时代人的画技;第二阶段,“继师古人”,即学习前代人的画技;第三阶段,“终师造化”,也就是说,不管是学习今人,还是学习古人,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到学习造化之上来。如果不师法造化,无论前两个阶段做得多么完美,都是无用的;同时,如果没有前两个阶段的积累,直接就去师法造化,也是只能学到一鳞半爪,最终贻误自己。

综观黄宾虹的一生,他确实以自己的人生认真实践这三个阶段。如有藏品想出手可联系老何:壹伍贰,柒玖捌贰,玖陆陆柒不成交不收费。到了老年,黄宾虹还迈着蹒跚的步子,拜访名山,虔诚地向大自然求教,最出名的就是“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这两个故事了。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