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被称为“票证时代的奢侈品”,这个侨汇券展别错过!

2020-08-05

一封珍贵的家书

一张斑驳的侨汇劵

一份外汇兑换的证明

作为历史的印记,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不仅见证了华侨华人的海外奋斗史,更见证了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和华侨同胞的民族情怀。

近日,由顺德区侨联(侨务局)主办的“方寸之间汇侨情——顺德本土收藏家梁子虾先生侨汇券展览”在顺德区勒流侨胞之家开展。据了解,这是广东省内首个大规模侨汇券展览。

“方寸之间汇侨情——顺德本土收藏家梁子虾先生侨汇券展览”现场。

一张侨汇券一段故事

为吸收外汇和团结海外侨胞,1959年,全国各地政府发行侨汇券,并根据海外侨民寄回祖国亲人的外汇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发给侨眷侨汇券。侨眷及归国侨民持侨汇券,到指定的侨汇商品供应部门购买粮食、肉类、棉布、干货等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工业品。因为侨汇券还可以购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普通市民难以购买的商品,所以侨汇券又被称为“票证时代的奢侈品”。

1993年,各地政府逐步取消发行侨汇券,伴随一代人长达40多年的票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一名资深票券收藏家,顺德区龙江镇鉴藏协会执行会长梁子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收集侨汇券,如今已经拥有来自17个省份接近百张侨汇券并在不断丰富。此次侨汇券展的票券证正是由他收集、整理和提供。

佛山市侨联主席蔡国雄(中)参观侨汇券展览。

由于票证早已停用,能遇到一张已是缘分。为了找寻一张侨汇券,已经古稀之年的梁子虾还会专门去广州参加票证协会举办的活动,也会前往不同地区,走遍大街小巷探寻侨汇券的踪影。由于时间的侵蚀,梁子虾收藏的不少票券已经斑驳并有大大小小的缺口,修补票券也成了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寻纸、缝补、粘合、裁剪、过塑,梁子虾经常一补就是一整天。

“如今还保存着的侨汇券已经越来越少了,因此每张侨汇券都十分珍贵,我收集的不仅是这一张张券证还会去探寻每一张券证背后的故事。”梁子虾说。

广东省侨汇券。

广东省的侨汇券上刻印的是中山纪念堂;湖北省的刻印的是黄鹤楼;江西省印刻的是八一起义纪念碑;四川省印刻的是杜甫草堂;新疆印刻的是天池...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的侨汇券印制的纸张、设计的样式、盖印的章都是不相同的,这些票券在当时不仅是华侨们的“购物凭证”,更是地区风景特色的对外宣传窗口。

正因每一张侨汇券都有各自特点,梁子虾收到每一张侨汇券后都会细细地探寻背后的故事,甚至到各个省份实地考察,并整理后进行标明注释,方便市民了解。

一场展览一次追溯

除了侨汇券,这次展览上还展出了一批海外侨胞寄回家乡的家书,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信件,见证了华人华侨在海外的奋斗史。

1965年,一封从古巴寄出的家书,跨越万水千山,穿过曲折的邮路,最终送达了广东新会。古巴华侨叔功育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生活艰辛但依旧从牙缝中汇款返乡赡养妻儿,奉孝双亲,并嘱咐孩子勤奋读书,将来报效祖国。

“他(叔功育)在古巴生活那么艰辛依旧牵挂着家人,依旧嘱咐孩子报效祖国,这就是我们的华侨,再艰辛也不忘本不忘国。”梁子虾收藏到这封书信后,感到非常的震撼。

梁子虾向观展的小朋友介绍侨汇券历史与故事。

同样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20世纪2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部分年轻妇女背井离乡南下新加坡,戴上红头巾到建筑工地挑砖块,搬木料,干粗重活,把赚取的费用寄回家里补贴家用。这些奉献自己一生,吃苦耐劳的中国女人被称为“红头巾”,她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身的生活,也为新加坡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逐步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尊重。工作一辈子,很多“红头巾”都选择落叶归根,回国安度晚年,她们回国的船票和外汇兑换证明也是梁子虾展览的藏品之一。

“红头巾”回国的船票和外汇兑换证明。

“华侨对我们国家发展贡献太大了,我希望街坊们可以通过这场展览,除了了解侨汇券背后的故事,更能感受到华侨的爱国心。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华人华侨的努力和贡献。”梁子虾希望市民能在这些斑驳的票券中寻回曾经那段特殊的历史记忆。

据悉,依托侨胞之家,侨汇券展开展两周以来已经吸引了上千名市民参观。顺德区侨联主席黄建雄表示,侨汇券展将陆续在顺德各镇街的侨胞之家进行巡展。

佛山市侨联主席蔡国雄希望顺德全区基层继续争创“侨胞之家”,不断构建覆盖顺德全区的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通过侨胞之家讲好佛山故事、顺德乡情,服务好华侨华人,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助力佛山建设。

来源:佛山侨联

腾讯大粤网·佛山发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