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臻品荟萃 古玉亮眼!浙江佳宝2020春拍看点十足

2020-08-05

佳宝拍卖作为浙江拍卖行业的主力军,秉持重学术重质量的征集理念,努力为藏家打造优质而高性价比的收藏平台。

浙江佳宝2020年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将于8月9日上午10点在浙江国际大酒店五楼举槌。本次拍卖推出凝灵集精—古代玉器、书斋清赏—文房雅玩、文苑撷珍—国营文物三大专场,甄选近500件艺术精品,涵盖中国书画、古代玉器、古代瓷器、文房雅玩等多个门类,全方位展现了古今文化生活的轮廓,亦展露出匠心与文脉的传承。

凝灵集精—古代玉器专场

Lot 0027

宋 青白玉瓜棱盖盒

规格:直径5.6cm;高2.8cm

起拍价格:50,000 人民币

此件盖盒为和阗青白玉质地,滋润光洁。器体取形自南瓜,一周均分八瓣,正中内凹,上下对称子母口扣合。器体饱满圆实,但器壁极薄,反映了古代玉工的精湛技艺。此类造型的盖盒多为文人案头的香盒,亦或为盛装脂粉的闺阁之物。见到此物或会想起温庭筠的诗句“懒起画蛾眉,待妆梳洗迟”,发人幽思。整件器物形像生动,极富装饰效果和生活情趣,与常见的南宋湖田窑瓜棱盖盒如出一辙。

闻香自古是文人书房中的一种雅趣,无论是在读书写字还是在抚琴、品茗、弈棋时,都爱焚起一炉香,既可以增添风雅意趣,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古人焚香多为香丸、香饼、天然香木等,为了不使香品挥发走散,又有专门用于盛放香的小容器,即为香盒。入唐宋以来,调合香料成为风气,别出心裁地自创香方也是士人的生活乐趣之一。香盒的存在不仅是文人的使用工具,甚至成为了体现主人高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以瓷器为多,玉质香盒极为少见。

此件玉香盒造型雅致,小巧可爱,令人身心都能感受到宁静平和,即可远观亦可赏玩,凝聚着古代文人追求清新素雅、恬淡人生的志向。

Lot 0097

清乾隆 白玉胡人献宝摆件

规格:宽6.5cm;高9cm

起拍价格:80,000 人民币

来源:伦敦苏富比2012年11月7日秋季拍卖会lot0377。

此摆件为和阗白玉籽料圆雕而就,玉质细腻滋润。胡人呈单膝下跪姿态,头戴翻沿圆帽,脸庞圆润,五官刻画细致,枣核型眼,眼眶较深,楔形鼻,嘴角上翘略带微笑。胡人体态敦实,身穿长袄,外着披风,左腿半蹲,右腿作下跪姿势,神情憨厚。身前有一回首状卧羊,前腿亦呈跪姿。胡人左手置于卧羊头部,右手持一圆形宝物,上刻太极纹样。整件作品精工精料,造型写实饱满,题材独特,内涵丰富,雕琢细致,抛光讲究,神态刻画活灵活现。是一件典型的清代乾隆时期玉雕作品。

“胡人献宝”题材,反映的汉武帝驱除匈奴后,北方游牧民族通过丝绸之路向汉朝皇帝进贡的场景。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后来“胡人”一词被用来作为中原人对外族或外国人的泛称。它们都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向中国的皇帝献宝,或者是利用宝物和汉人做贸易交换。这一方面反映出当时中国的强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当时丝绸之路的繁华。

清代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先后派兵平定了准葛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从此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对于这一历史性的功绩,乾隆黄帝一直引以为傲。因此,在许多造办处所作的艺术品中时常会出现“胡人献宝”这一题材。此件作品采用胡人跪姿的献宝状态,更加彰显了乾隆时期清王朝的强大。

Lot 0099

宋 水晶兔

规格:长7.07cm;宽2.37cm;高4.4cm

起拍价格:120,000 人民币

此件圆雕兔为天然水晶质地,结构紧密,晶莹剔透,纯净无瑕,宛如一汪清澈的泉水,触感冰凉。兔呈蹲伏状,体态丰腴,目视前方。眼作细长的菱形,圆吻小口,双耳呈扇面状直立,背部拱起,臀部浑圆,四足卧于腹下,短尾微翘,神态乖巧。通体结构及细节均以爽朗简洁的刀工琢刻,十分犀利。寥寥数刀将动物的体态琢刻的神形兼备,通体无孔,或为镇纸。

古代,水晶又名水玉,古人是看重“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故而喜爱水晶,认为其具有神秘力量可以通神,成为重要的雕刻材质,而水晶又以白色通透者为最。但水晶由于其硬度高于玉,所以雕刻难度也相应增加。因此,在古代玉雕中水晶器物的数量远少于玉。

此兔所用材质可谓极品,其造型简练,栩栩如生,工艺精湛。通过与考古发掘器物进行工艺比对,此件水晶兔具有典型的宋代工艺特征,具体时间间于北宋与南宋之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古代水晶圆雕动物,在迄今所发现的水晶动物件中实属形体较大者,堪为馆藏级别,值得珍视。

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 水晶兔”(图一);

安徽省青阳县滕子京家族墓出土“北宋 水晶兔一对”,现藏安徽省博物馆(图二);

江西省上饶市南宋赵仲湮墓出土“南宋 水晶狮子”,现藏江西省博物馆(图三);

浙江省海宁市智标塔地宫出土“南宋 水晶狮子”,现藏海宁市博物馆(图四)。

Lot 0100

白玉猪

规格:长7.3cm;宽2.6cm;高2.7cm

起拍价格:220,000 人民币

玉猪,选用上等和阗白玉料圆雕而成,质地细腻油润,局部带有红褐色沁斑,并有少量钙化。玉猪呈俯卧状,体型丰腴,头前伸微翘,前蹄跃起,后腿蹬地,臀部浑圆后撅,神态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其细节刻划精准到位,双耳竖起贴于脑后,线刻三角眼,长鼻短吻,鼻头前端琢两小坑点,下颚圆滑。背部中间刻饰脊槽,尾巴甩向一侧,紧贴臀部,尾尖亦施以细密阴刻线。所施工艺极为简练,匆匆数道线条,简约勾勒出珠圆玉润的卧猪形象,写实生动,具有汉代圆雕动物特有的鲜活特征。

西安市南郊一处汉墓,出土了一对汉代玉猪,与此件形态几近一致。从这件玉猪可以看出当时雕刻的艺术特征。汉代玉雕动物可分为两类,一类着重大体轮廓,力求简练概括,表现出动物的神态,俗称“汉八刀”,一般用以陪葬。另一类工艺极为精细,以写实为主,特别突出的是阴刻细线流畅,仔细看去若断若续,称之为“游丝毛雕”,这类圆雕动物作品也代表了汉代玉雕的最高水平。此件无论质地还是雕刻皆属上品,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汉代玉器圆雕佳作,极为罕有。

参阅:西安博物院藏“西汉 玉雕双猪”。

Lot 0136

清乾隆 白玉饕餮纹贯耳菱形瓶

规格:宽9.4cm;高19.8cm

起拍价格:220,000 人民币

著录:《中国文物大系之一·中国玉器大全》(艺术家出版社)1991年1月出版。P298“清乾隆 青玉有盖瓶”。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此件玉瓶选料纯正精良,以大块和阗白玉籽料掏膛雕制而成,通体纯净洁白,色泽统一,玉质温润细腻,莹泽光亮。瓶体自上至下皆呈扁菱形,腹部正中起棱,整器分器盖和器身两个部分,盖身子母口紧密相合,开合如意,且闭合后密无缝隙。盖上有宝钮,盖钮素净,盖下沿及瓶口皆雕饰一周回纹。瓶身为束颈,瓶颈两侧透雕双贯耳,是清宫仿古玉器上常见装饰。瓶肩方正,器腹由上至下逐步内收,腹下承外撇菱形圈足。器腹前后表面各雕一组饕餮纹,眉鼻连为一体,双目炯炯,如意形卷鼻,闭口,五官间饰菱格纹。整面饕餮汇集了商周至战汉的不同元素。兽面上下各饰两道横纹。

整器用料奢侈考究,造型敦厚庄重,四角见棱,有文昭武穆之风范。其做工谨慎精细,玉工将复古与创新相结合,所雕纹饰工整华美,布局谨严,讲究居中与对称,呈现雅丽高贵之气,其用料之精纯,造型之端庄,实为清中期宫廷玉作之典昭,十分难得,为藏家收藏之珍品。

Lot 0137

清 紫檀嵌白玉穿花龙纹如意

规格:长49cm;宽9.5cm;高9.3cm

起拍价格:300,000 人民币

此件三镶如意,一木连作,柄身以紫檀制成,包浆亮丽,打磨光润,柄身及颈部曲线柔婉流畅,带老丝穗。首、腹、尾各嵌一玉吉子,皆为典型的元代带板,且全部采用上等和阗白玉雕就。器首嵌一块硕大的高浮雕穿花龙纹带板,器体呈方形,四角内倭,端庄厚重,表面隆起。云龙纹运用透雕、阴线刻等技法琢制而成,龙身粗壮,细颈及身躯蜿蜒,毛发上冲,上唇长而上挑,龙回首仰望,四足紧抓折枝花卉,口大张,眼大睁,呈飞翔状,在枝叶中游弋穿梭,威武庄严。间饰多层镂雕缠枝花卉,脉落清晰,刀工犀利,具有较强的艺术张力。如此硕大且精致的元代带板等级颇高,极为少见。器身嵌玉风格类似,但龙纹为正龙,形体苍劲,气势雄浑,周饰云纹。尾部为方形倭角玉饰,外缘作边,内高浮雕一咬尾螭龙,造型十分灵动。

整件如意做工细致,用料考究,造型雍容而端庄,为清代宫廷制作,供宫廷赏玩陈设使用。三镶如意是乾隆时期因尚古而发展出来的独特工艺设计创举。“三镶如意”的形制具有富丽精湛的艺术风格,自此成为清代如意形制的典范。此器即是一件清人利用元代精品玉材镶嵌器物的代表之作,尤其是三块元代玉饰各具特色,更显珍贵,实为难得的精品,值得珍藏。

书斋清赏—文房雅玩专场

Lot 0254

青铜饕餮纹出角

规格:宽16cm;高20.4cm;重量799.6g

起拍价格:300,000 人民币

来源:海外回流。

青铜角的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博古图录》,可能因其口缘两端左右对称的两翼颇似两角,故以典籍所见「角」为之名。青铜角多见于商代,西周早期以后基本消失。一般认为青铜角为温酒器,多见于级别较高的墓葬之中。

此件饕餮纹青铜角,口有两翼、上翘,翼尾呈尖角,左右对称,类缓坡的“V”字形。颈部收拢,腹部作圆卵貌,深腹,腹侧有一半环鋬,三锥形足外撇。双翼下各饰一饕餮纹,腹饰两组饕餮纹,以云雷纹为底,腹部一面出扉棱,分别以扉棱和鋬为鼻基,鋬上饰象首。腹部主纹饕餮,面仅凸显眉、目、口、耳,不绘面庞轮廓及兽体其余部位,满工云雷地纹。其主纹、地纹泾渭分明,与颈、腹风格统一。流、尾一致,俱呈尖尾翼。下有「出」二字铭文。为简式祭辞。依器型、铭文断,此件属早期青铜器。此种形制的青铜角应当与商代晚期的典型形制相类似,同安阳殷墟郭家庄M160出土青铜角形制、纹饰相近,时代也应该相近,可供参考。

这件饕餮纹青铜角纹饰精美,铸造精良,是为早期青铜器中的精品。角是饮酒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聚觯,卑者举角。”郑玄注:“四升为角。”与其他酒器组合,据《仪礼·特牲馈食礼》:“实二爵四觯一角一散。”《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依此说,角与爵之容量为四比一。自宋以来,定爵形器无流而具两翼若尾者为角,其容量与爵大致相等,故不是《礼记·礼器》注和《韩诗》所云之角,或者是爵之某种变体。夏代晚期有前后成尾形的陶管流角,盘龙城遗址也出土有前尾不发达的管流角。最早的青铜角为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夏代晚期的异形管流角,长体分段,杯体下有圆圈,底下承三足,上口前后皆呈翼状,前翼与一般的爵不同,颈部有一斜置的流,与陶器相同。商晚期角发展成熟,延续到西周早期。

角的存世数量远远少于爵,多藏于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中,珍罕程度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此青铜角即典型器。

铭文参阅:商代晚期,出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与拍品同类。

Lot 0259

明万历 官作金盖托白玉碗

规格:高8.2cm(通高);直径14.2cm;重量130.9g(底盘);重量65.6g(盖)

起拍价格:800,000 人民币

此玉碗连金盖及托。小碗为整块和田白玉掏制而成,玉质莹润皎洁,似霜盛雪,透亮可爱。碗作敞口,碗口外侈,小垂腹,矮圈足。白玉质地细腻通透,玉质纹理自然灵动,造型雅致柔美,玉碗内外弧度圆润优美,线条婉转流畅,磨制精到抛光细腻,可见雕琢工艺之精巧。为明代宫碗造型,当系宫廷内制。碗壁浅刻莲花纹,线条简洁流畅,莲瓣造型写意,其雕工精细,似水墨之作,自然雅趣。碗壁薄厚均匀,拿捏可隔而观手,远视之宝光盈盈。原配金盖、金托,皆不施雕刻,但打磨光亮,金色璀璨夺目,与玉碗之素雅相得益彰以突显玉质之美,金器之贵。整器尽显明代之琢玉美学,颇具特色。以金玉相衬的装饰风格在明代流行一时,官民作玉中皆可得见,至明中晚期更是如此。其中典型可见定陵所出的金盖金托玉碗,现藏明定陵博物馆,其玉质器型与本品相类,惟金盖及托满刻纹饰,可资作参照。

参阅:

1.《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玉器卷》,北京出版社,页151,金盖、金托碗。

2.明万历,累丝龙纹金盖,金托盘,玉碗,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宗藩政策与“藩王自备”金银器

明代封建诸王,国初宗仪位数,大略相等,国家所赐也是备极隆渥。随着时间推移,宗支瓜瓞绵延,全仰仗国家给养,费用日益增加,愈晚愈难给授,冠服器用也是如此,尤其是价值甚高的金银器。于是,中央开始对颁赐制度进行修改。

藩王府在明中后期,特别是嘉靖之后,自制金银器,尤其是金银首饰的情况变得普遍。原因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恐怕是国家宗藩政策的调整。嘉靖五年(1526)十二月,朝臣上疏,直指宗藩冠服“劳费不可胜言,宜通算前项成造所费,照先年折价事例,令其自行造办”。宗室“自行造办”冠服,也需遵照礼仪、符合身份,但宗藩散布全国,制作水平难免参差,财力也各有不同,违禁、违式不可避免,粗制滥造亦有发现。于是,嘉靖九年(1530),大臣因王府自制章服导致僭越无度,而提出折中之举:“自郡王而上,冕冠、玉圭、中单、大带、蔽膝、大小袜鞋各仍旧无议矣。惟青衣裳系应禁之物,当造自内府,须奏请颁给。而玉带、玉环、玉佩听自为之。其长子而下,朝祭服俱于所司领价,更改嗣后定以为式。”此建议被朝廷采纳。

不仅是涉冠服的金银首饰由藩国自备,原本在洪武年间可领银自造大器,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5),也改为自备,不许请给。当时,国家财政日见窘迫,而宗室人数却日益膨胀,只能收紧恩赐,这是朝廷缓解财政危机的无奈之举。到了万历时期,这个做法在藩王中盛行。此件拍品即为此背景下制作而成,是为藩王自用品。流传至今已甚为少见。

Lot 0272

明 金卷草纹六梁冠及金钿花

规格:重量41.9g(总重);高3cm;直径7.5cm

起拍价格:500,000 人民币

此组冠饰均以金制,由帽冠和发簪及十六枚金钿花组成。金冠形如覆钵,顶略平,冠体均以累丝錾刻相结合的工艺制成。整体弧形半圆中空,可挽发髻,冠部采用錾刻手法作细雕点状纹和镂空卷草纹,冠沿錾刻缠枝花卉纹一周。工艺细致繁缛,四周采用金累丝工艺,用极其细致的金珠累盘成卷草纹饰,栩栩如生。工艺细致,肉眼所见,金珠细如毛发,错综盘旋,巧匠能工,可见一斑。两侧穿孔,并分别配有两根固定发髻的金质发簪,以两根簪柄横插做固定之用,簪柄端为花骨朵头。另留有十六枚金钿花饰片,应为其冠上镶嵌饰品。综观整器造型高贵雅致,制作富丽堂皇,彰显出旧时主人享有的尊崇与权贵。

《明会典》卷六十一载:“二品,冠六梁,革带用犀,绶同一品。”冠梁除起装饰作用外,还可借冠上的梁数区分官爵等级,梁数越多官职越大,一品七梁冠,二品六梁冠,三品五梁冠,四品四梁冠,五品三梁冠,六品、七品二梁冠,八品、九品一梁冠。明代妇女的金丝冠儿又称金线梁冠、金冠、冠子,是狄髻与传统女冠结合后形成的首服款式,造型与细节装饰比狄髻更丰富。冠上饰有金梁,外形多仿男子所戴束发冠或忠静冠样式,通常用金丝编成。女子戴金丝冠时,所插头面与狄髻基本相同。此外,妇女还喜欢在额间戴一条用乌绫等织物做成的头箍(即包头)。

钿花,就是用黄金打造的装饰在凤冠上的花形饰,装饰有珠宝的钿花又叫“金宝钿花”,《大明会典》卷六十九亲王婚礼纳征礼物中就提到“金宝钿花”,益端王妃彭氏棺中出土了16枚用绳形金丝编织成的钿花,与本拍品同类,且数量相同。

参阅:

1.南京博物馆藏明代金冠。

2.江西博物馆藏,益端王妃墓出土金钿花。

Lot 0289

清早期 木漆金狮吼观音像

规格:宽49cm;高68cm

起拍价格:150,000 人民币

此尊观音菩萨姿态优雅,游戏坐于狮子背上。面颊丰满,表情祥和自然,现慈悲祥和之女相,颇具宋元造像之遗风。菩萨发挽高髻,头戴宝冠,面相圆润而温婉。双眉高挑,眼睑低垂,眼角上扬,鼻梁高挺饱满,樱唇紧闭,耳垂丰满,脸部秀丽而庄严。身着双领式通肩大衣,腰系高束腰长裙,皆是汉地造像典型。腹前束带,赤脚结跏趺坐于狮背上。每个细节无不显示出精湛的雕刻技法。衣褶轻盈流动,富有韵律感,典型汉地造像注重衣饰刻划的传统。坐骑雄狮双目圆睁,回首昂望作吼叫状,造型生动,与闲情逸致的观音菩萨融为一体。造像体型高大,身姿优美,通体漆金,因年份久远偶有部分脱落,但不失其精美。整尊狮吼观音像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堪称清代狮吼观音像中的上乘佳作。

佛教起源于印度,经中亚,入中土,千余载间,于儒道二教交融出博大的汉传佛教。迄北魏始,僧侣、帝王、信徒开凿的佛窟,其造像和绘画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表达心灵与信仰的方式,衍为中国美术的一脉,其中佛教造像无可替代地推崇为备雕塑艺术的楷模和历史主流。及今,佛教造像的样式,经历代演变,汉传佛教造像以之饱满的人间性,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和制式。本件造像为中原雕刻,雕工精细考究,造型优雅端庄,满布漆金,头冠、鬓角及衣纹皱褶处仍留彩色痕迹,可以想见原本之华美多彩。

Lot 0257

宋 银鎏金八卦纹盏托 (一套)

规格:径15cm;高1.4cm;重量126.2g(盘);宽8.5cm;高5.7cm;重量102.8g(杯)

起拍价格:200,000 人民币

盏,八曲敞口,内壁光素。外壁腹部饰开光八卦纹八面饰八卦,高圈足。盏托,浅腹,亦八曲,折沿,唇口,口沿饰回纹。盘心凸起,亦饰八卦太极纹,与盏相呼应。中平坦可容盏足。

盏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唐代盛行。唐代盏托口一般较矮,宋、辽时期托口较高。此套盏及盏托以纯银揲制,器型优雅,构图丰满,鎏金华贵,至今保存完整,颇为难得。

参阅:

1.南宋,六角形金杯金盏托,安徽省博物院藏,安徽省休宁县朱晞颜墓出土。

2.南宋,八卦纹银杯,衢州市博物馆藏。

3.《金奢银华—三多九如珍藏历代金银器荟萃展》,浙江省博物馆编。宋 八角金花银台盏。

Lot 0271

宋-元 各式金钗 (一组八件)

起拍价格:350,000 人民币

各式金钗饰品一组八件,均以金制。由两件如意形花卉纹金钗,两件龙穿牡丹纹钗,一组绿松石金耳饰,一件葵花形凤穿牡丹纹饰片和一件应龙穿花纹钗组成。金钗修长,簪首均锤牒满饰,金片弯卷出精美的叶面纹案,细腻工整。钗首下接钗针,双股扁形。

1.两件龙穿牡丹形金簪,钗针上粗下细,钗首中间为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双龙在花叶之中,层叠穿梭。花苞丰腴饱满,体态优雅,花瓣于龙身錾刻精细,使得花瓣与龙层次丰富,形象逼真。牡丹花中心的四片花瓣向外侧舒展,精美华丽。2.一件应龙穿花金钗,钗首造型随意,制作繁复,工艺精美。一条应龙展翅鱼尾,游梭在花叶之中。另外两件钗顶作如意形,一内侧中央采用其上贴焊一圈金丝掐丝,另一平面錾刻花卉纹,花瓣相交错。精美绝伦,创意独特,别一番风味。3.葵花形凤穿牡丹饰片,均以复杂的镂空工艺制成。纹饰形象立体,花瓣上下错落有致,枝叶层层叠叠,两凤穿梭其间。羽冠,丹凤眼,颈细长,昂首挺胸,两翼外张,振翅欲飞,纤毫毕现,长长的尾羽向上扬起,双爪伫立于花丛之中。4.两耳坠,托上各嵌一枚绿松石,耳环立体感强,上部以金片饰之,花瓣形态规整,向内包卷绿松石。

参阅:

1.奢华之色 宋元明金银器研究-宋元金银首饰_扬之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