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专注泥塑木雕,宁波这位老手艺人40年如一日坚守匠心

2020-08-04

自15岁拿起刻刀入门泥(塑)、木雕工艺,徐剑佩用了40年的专注诠释了一个民间艺人的匠心。40年里,他用普普通通的刻刀把一根根木头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并将它们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1965年出生于泥塑木雕世家的徐剑佩,对于刻刀的喜欢与生俱来。五六岁时,他就能画出宁波七弯眠床的样子,小学时老师让他在办公室画好雷锋像,课堂上成为同学们的范本。15岁初中毕业,他跟着父亲走进天童寺,第一次真正握起了刻刀。那是1979年,县里来人请其父徐昌乾修复天童寺。他的第一件作品木匾“天王殿”,一直挂到了现在。

时过多年,他制作的泥塑木雕作品多而又经典。徐剑佩被评为第六届中国民间艺人节“十佳”民间艺人、浙江省工艺美术优秀人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宁波市非遗项目“木雕、泥塑”传承人、宁波市首批“港城工匠”及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刚学艺那会儿,徐剑佩的手上伤痕累累。一根粗糙的木头,想要让它们变得精致起来,离不开抛光打磨,再精雕细琢。年轻人对雕刻木头没有经验,孰轻孰重拿捏不准,再加上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耐不住性子的时候,一晃神,刻刀就不小心就落到了自己身上。

“为了让我精湛技术,父亲把我带在身边整整8年时间,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徐剑佩回忆,那时候父亲刚带着他参与完天童寺海岛观音、500罗汉工程的设计制作,很快又马不停蹄地参与到雪窦寺千尊弥勒等大丛林佛像的全面整修,中间很少停下来休息。

徐剑佩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早年制作的大多是宁波风格的泥塑木雕。上世纪80年代,其父顺应时代潮流,率先组织技术工人创办了一家仿古工艺工厂,可以根据各地突显出来的地域风格制作作品。由于泥塑木雕技艺精湛,徐氏家族的手艺功夫名声在外,工厂创办之初,不仅收到宁波周边寺庙的认可欢迎,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泥塑木雕订单也纷至沓来。

1985年初,出口荷兰的订单“飞”来,徐剑佩一手就接住了它;1988年,负责主持皇家龙船的制作工程参加日本横滨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表扬;1990年还接下了货值400多万元的国外订单……随着工艺制作精良的名声在外,徐剑佩逐渐打开了国外市场。40年来,他矢志于佛像造型研究,遍访洛阳龙门、大同云冈、四川大足等处石雕,对敦煌壁画、山西彩塑都做了精心的研究,甚至到日本京都、奈良研究唐代遗风的佛像和佛教建筑。

采访时,徐剑佩几次表达了现如今泥塑木雕工艺学习的年轻人少的忧虑。“进入这一行业的工人不多,学习技术的人少之又少。”徐剑佩忧愁地介绍,他们工厂有六七十名会泥塑木雕的工人,因为学习这门技术需要磨耐性,近几年肯来学习的只有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

怎么样将这一传统技艺下去?近年来,徐剑佩在工厂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泥雕制作场地,为需要的学校提供校外实践基地;还成为了姜山实验中学的“常驻嘉宾”,免费教授技艺。

“只要有人学,我愿意为泥雕爱好者提供学习平台。”徐剑佩说,这是一门老手艺,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绝不能在我这儿断了弦,得把它传下去。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