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永恒的宋风!
宋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丰碑,
尤以单色釉瓷器为美。
其中宋代建窑黑釉盏,
引领了宋代举国上下的黑釉茶盏潮流,
也成为黑釉瓷的代表。
建窑茶盏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茶碗,
备受历来中外茶人的喜爱而享有大名
好品相的建盏其实数量不多,
由于宋墓极少出土建窑瓷器,
因此我们目前在市场上所见的建窑,
多是传世品、出水品
或是捡自窑址的窑址货。
目前流通的建盏绝大多数都是窑址废品,
碗上通常都带有些缺陷,
有些软塌变形,
有些因温度不足釉面未烧结,
又或是烧造时倾覆而与匣钵沾黏等等。
建盏残片
由于这些窑址标本长期埋在土中,
在风化沁蚀下,
无论怎么煮
都还是会带有一丝微微的土沁味,
这点令对茶味讲究的喝茶人
似乎有点难以忍受。
传世品几乎只见于日本,
这些自宋朝以来代代相传的建盏,
箱书上题签着完整的递藏史,
标志着箱中茶碗尊贵的血统。
建盏之美,
是宋人审美的体现,
是幽远简朴、淡泊典雅、自然天成之美。
建盏属于黑瓷,是中国古代八大名瓷之一,为宋代皇室御用茶具,窑址位于福建建瓯,因此而得名。
始于“斗茶”之风
建盏的盛名得益于宋朝风靡的斗茶之风。当时,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好的茶品,还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
宋斗茶图(桌上的器物为黑瓷建盏,宋代主流茶具)
《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盏的“重、大、黑”特点恰符斗茶的要求。建盏的“重” 指的厚重沉稳,易于茶筅搅拌;
“大”在于其口大底深,方便搅拌后观赏;
而“黑”主要是釉色深,衬托白色的汤花,显得黑白分明。
斗茶家们都对黑釉建盏情有独钟,皆因建盏最适合“斗茶”。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昌盛的时代,也是唯一一个知识分子主政的时代,宋太祖曾给子孙立下“祖宗家法”:不杀读书人。整个社会因此形成了崇文的风气,士大夫阶层的风尚往往被其他阶层争相仿效。
宋代士大夫的品味最突出的特点,即倡导能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不一样的况味。
建盏施釉很厚,底部露胎,且在腹部与底部相接处有釉滴凝聚成珠,仿佛烧制时不经意滴落,与那些精致得过于谨慎的器具相比,带着一种粗率的亲切感,而且这种不经意往往很令人兴奋,因它能触发无穷遐想。
盏的黑,不是一片傻黑,是像夜空或深潭一样沉静的黑;其上的各种神秘斑纹,更是人为努力到极致,终于偶然间与自然之力相结合诞生的产物。
大佛次郎藏曜变天目
建盏斑纹
建窑黑釉盏能在点茶、斗茶盛行的宋代成为当时的宠儿,决定因素就是其厚重的釉色。
建盏瓷釉的斑纹主要有曜变、兔毫、油滴、鹧鸪斑等,这些建盏的名称也是根据纹饰命名的。
曜变斑纹
建盏的曜变斑纹,其实是圆环周围的薄膜,以圆环为中心向外散射,构成斑纹的物质最分散,最自由,能冲破形的束缚,形状特别像光晕。曜变斑纹的主要特征其实是“影像”,而不是“形状”。
静嘉堂曜变天目细节
鹧鸪斑纹
鹧鸪斑纹是建窑产品中较为名贵的产品。鹧鸪斑纹的羽毛颜色在北部呈紫赤相间的条纹,胸羽则有白点正圆如珠,这种胸羽的正圆白点为其他鸟类所没有。
鹧鸪斑天目
其浑然天成的釉调和温润的质地,使用古人题诗 赞曰:“玉鹏纹刷鹧鸪斑”、“鹧鸪斑中吸春露”可见鹧鸪斑耀变天目是何等的珍贵和高雅,值得让人品味和收藏。
油滴斑纹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
油滴釉最早是由福建省永吉县建安窑烧成,茶碗为其典型,北宋人蔡襄曾有诗赞建窑黑釉瓷,曰:“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此蟹眼即油滴天目,而人们喜爱油滴天目茶碗是古人常颂“茶色白(茶光沫),宜黑碗,建安所造者绀黑,斑如蟹眼,其坯微厚,盛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故油滴天目茶碗,在细细品茗之余,真是无穷的余味。
兔毫斑纹
建窑兔毫斑纹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斑纹边界在平而上的变化比油滴大,尤其还存在纵向变化,有隐有显。兔毫形状清晰不一,各种各样。
用兔毫盏沏茶,是饮茶者非常享受的事情,兔毫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宋徽宗赵佶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对兔毫斑建盏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对于建盏的烧制,建盏匠们说:“一炉生,一炉死,一炉生不如死”,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建盏大师,也有可能很久烧不出一只精品建盏。
建盏是“土与火”的艺术,一件优秀的建盏是在大量的废品的基础上产生的。
建盏之美
建盏的神奇一定离不开幻彩效果,好的建盏能折射出各种色彩的光芒,而且在阳光下灯光下或者装进茶水后能放射出不同的光芒。
建盏的幻彩主要以金色银色蓝色为主,也有一些盏能焕发出多种色彩。
科学发展至今,茶器工艺已然超越古代,但唯有宋代建盏花纹的斑纹无偶,举世无双,每块建盏的纹路,都不可能相同,却都有各自本身的精彩。
步履匆匆的人发现不了建盏的美丽,只有当你心平气和仔细端详,才能领略这样朴实无华背后的星光闪耀,仿佛另一个深邃的天空,线条宽广,温暖圆润。
读懂建盏,便读懂了宋人的清淡、风雅与隽永。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