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原来,致敬梵高的方式只有一种:穿越人生,热爱生活

Image 2020-07-30

“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燃烧。”梵高亦如他所说的这团火:热情而执着的“燃烧着”,也感染着看到他作品的每一个人。在短短37年的生命中,他创作了艺术史上最瑰丽的杰作。梵高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无限热爱,都融化在色彩与画笔之中。

梵高的光芒,就如一颗熊熊燃烧的太阳,他用自己的赤诚与热情,照耀着世界,感染着他人。今天是7月29日,正值梵高逝世130周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纪念梵高:策展人、绘画爱好者、电影人、普通民众,以及和IC君一样热爱影像的摄影师,都通过自己的创意方式致敬这位大师。

对于策展人而言,作品展览是最常见的形式。但静态的画展,往往无法更真切地感受梵高鲜活的艺术人生。而新媒体感映技术,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带我们更沉浸地进入梵高的世界。它通过动态影像、影院环绕音响以及多屏巨幕空间联合打造,以多感官体验方式呈现,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梵高的精神世界,沉浸在梵高的不朽名作之中。

相比于传统静态的观展过程,置身其中,人们从内心到肢体,或仰视,或平视,或俯视着这些高清巨幕,似乎被光影特效抽离出的梵高作品元素,以某种律动的方式进入人们脑海中,并通过各种感知,与大师进行跨时空的“灵魂对话”。

对于热爱绘画的人来讲,与艺术家进行“灵魂对话”,并向他致敬,当然要用大师的方式。

梵高的《星空》是很多绘画爱好者喜欢临摹的代表作。黄色、蓝色、黑色的强烈色彩对比,棱角分明的小镇和涡旋状夜空的对比,这一切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激情在压抑之后肆无忌惮的放任和表达。每一个绘画爱好者用手中的画笔勾画出自己内心不同的星空图。最后,百余幅星空画作经过重新组合,又拼接成为近百平米的“星空”油画。

如果说展览和绘画还不足以表达一个梵高迷的热爱,那么用“梵高的方式”并为其拍摄一部电影算是一种疯狂的热爱了。在一系列向这位艺术家致敬的作品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荣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为了给自己的偶像打Call,作为梵高迷的导演根据梵高的画作和电影情节设定,在片中设计了20多位人物,只为讲述这位天才艺术家的生平故事。作为全球首部油画风格动画长片,它耗时7年,由全球15个国家的125位画师,用65000幅手绘油画制作而成。

这部影片在梵高120幅原作的基础上,加入真人表演,再进行手绘,最终成就了这个精美绝伦的动画长片。创作团队用这种充满敬意的方式,再现梵高的传奇一生。

我们之所以纪念梵高,致敬梵高,是因为他代表着一种伟大的艺术精神,他画作中传递出来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对生活无穷的热爱,以及他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中为追求梦想不折不挠的勇气,都让人无比触动。梵高曾说:“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他所说的“不朽”,其实是在我们每个人生命里都可能会经历的,那种在孤独、惶恐、不被人理解的时光中,却依然保持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种热爱,某种程度就是一种“力量”。

就像台湾一所中学的师生,他们把对生活和环保的热爱,用梵高的名画《星夜》创意地表达了出来。历时3个月,老师带领学生搜集了3万多个废弃瓶盖。坚持一天是容易的,坚持一周是可贵的,但坚持三个月,可以算是真正热爱了。老师和学生正是用实际行动来号召大家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守护家园。他们还耗时将近1小时,最终把五颜六色的瓶盖拼凑成一幅完整的《星夜》图。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也让参与其中的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而在美国马里兰州,五金店老板 David Goldberg对生活的满满热爱,都注入到每一个小零件中。同样是一位梵高迷,他把对梵高艺术的敬仰,通过库存的五金零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Goldberg拥有一卡车历年库存下来的旧式门把、零件,但又不想将其卖掉,于是想到了更为美妙的用途──将它们拼贴成梵高的名画《星夜》,成为引人驻足的公共艺术。

无论是先进的感映技术,还是追求本真的油画创作,再或者是对生活的创意表达,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走进梵高,纪念梵高。

而作为天生对影像充满好奇且无限热爱的IC君,每每仰望星空,遥望星辰斗转,总会想到梵高的那张传世之作:夸张的星轨,卷曲的星云,流动的旋涡图案,充满视觉震感力的色彩,它似乎有一种魔力,总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艺术往往是相通的,当摄影遇到绘画,两种艺术形式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摄影师Vincent Bradys

为模仿梵高的名作《星夜》,走遍了全美,拍摄了一组主打漩涡状的星迹和强烈色彩对比的“星空全景图”。他的拍摄技法非常酷炫,是将四台装配有鱼眼镜头的相机固定在一个十字架上,再运用长曝光来捕捉夜空中恒星运动的星迹。这张酷似《星夜》的摄影作品,像是从油画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用创新的影像表达方式致敬梵高。

像Vincent Bradys这样用影像的方式来致敬艺术家的,还有很多人,他们用镜头的艺术,让“梵高的星空”从画中来到人们眼前。

比如在云南的噶丹·松赞林寺、重庆的四面山,或是在内蒙古的坝上草原、新疆的库尔勒,再或者是北京的长城和故宫午门,全国各地的摄影师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夜空中最美的星轨,像梵高的画作一样,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如果觉得在地面上拍摄的“星夜”还不够震撼,那么尝试像梵高一样大胆想象:太空中的“星夜”究竟如何?

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NASA宇航员科赫(Christina Koch)就曾在推特上分享过一张图片——由城市灯光、星星、雷暴,甚至是卫星信号组成的太空星夜图。她将这张图片命名为“星夜2.0”,来致敬梵高的名画《星夜》。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但是总有一个人,

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

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就像梵高在给弟弟提奥写的信中所说的那样,人们致敬的方式有很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看到了“这团火”,并陪伴它继续燃烧下去。

无论是展览、绘画,还是拼图、电影,再或者是影像,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所热爱的生活,正如我们纪念这位同样热爱生活的伟大艺术家。他将自己无法释放的情感寄托在画布上,并留给我们永恒的美好与感动。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