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是七绝还是乐府诗?

2020-07-21

前天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王昌龄的《出塞》是七绝还是乐府诗。能不能解释详细点?

前言

关于格律诗与乐府诗的问题,以前写过类似的文章 。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老街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提出类似问题供大家比较:

梅西到底是巴萨的球星,还是阿根廷的球星?

苏东坡到底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书法家?

这两个问题和题主的问题答案一样:都是。

一、王昌龄的《出塞》是七绝

王昌龄的《出塞》两首,都是七言的绝句,不过这两首有区别,第一首是近体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平起平收,首句押韵的七言近体绝句,平仄、黏连、押韵都符合格律要求。

第二首是古体 :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熟悉格律诗的朋友可以看出,“黄河水流无尽时“中,河这个字出律,如果是仄声就合律了。

七言诗盛行时,格律规则已经比较完备了。我们可以看到,唐朝七言绝句中的古体并不多,基本都是近体。

二、王昌龄的《出塞》是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与音乐相关的官署,汉乐府指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在民间流传的时候,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歌诗”,魏晋时“乐府”或“汉乐府”。后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也叫做称“乐府诗”。

王昌龄的《出塞》当然也是是乐府诗。

“出塞”是乐府《横吹曲》旧题 ,汉朝的横吹曲是李延年因胡曲而改造的新声。汉横吹曲流传到魏晋以后有十八个曲调:

《黄鹄》、《陇头》、《出塞》、《入塞》、《出关》、《入关》、《折杨柳》、《黄覃子》、《紫骝马》、《骢马》、《赤之扬》、《望行人》、《关山月》、《洛阳道》、《长安道》、《梅花落》、《雨雪》、《刘生》。

古人用《出塞》为题的诗太多了。例如南北朝·刘峻的《出塞》:

蓟门秋气清,飞将出长城。绝漠冲风急,交河夜月明。

陷敌挫金鼓,摧锋扬旆旌。去去无终极,日暮动边声。

诗仙李白有《折杨柳》传世: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唐人马戴 的《出塞》: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十八个曲调之一的《关山月》,也被李白用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在唐诗中,只用了乐府古题的诗,都会被归类于《乐府诗》。至于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无所谓。

三、这些乐府诗也是格律诗

王昌龄的《出塞·一》、马戴的《出塞》既是乐府诗又是格律诗(近体诗),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例如最早的七言律诗之一,沈佺期的《独不见》也是乐府诗: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首《独不见》是初唐少见的标准七律,平仄押韵对仗黏连无一瑕疵。在《唐诗三百首》中,被归于乐府诗一类中。

于鹄的《出塞》则是一首五言律诗: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李益的乐府诗《江南曲》是一首五绝: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上面提到过李白的《关山月》,这首诗其实也是一首五言排律。大家知道,初唐时有不少不合律的律诗,如崔颢《黄鹤楼》等。还有不少不对仗的律诗,如李白《夜泊牛渚感怀》通篇无一对仗,相对来说,李白的《关山月》还算规矩,只是有两联不对仗。

当然,熟悉《唐诗三百首》的朋友知道,唐三百中的乐府诗也有很多古体诗,例如李白《蜀道难》、孟郊《游子吟》、杜甫《丽人行》等等。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