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黄梅一曲向朝阳——黄梅戏与老鸭村的故事

Image 2020-07-20

岳西人文地理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岳西、了解岳西、走近岳西、关注岳西。

岳西人文地理 | 独家原创

作者:韩振球|编辑:楚楚

黄梅一曲向朝阳

——黄梅戏与老鸭村的故事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是黄梅戏传统剧目《天仙配》中的一个唱段。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曲声韵悠长、情景交融的戏在大别山区安徽省岳西县道义乡所在地老鸭村(今属岳西县青天乡)上演时,当地百姓争先恐后的去看戏。

“那是个异常贫穷的年代,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我们这里家家户户生活水平底下,一些人家食不裹腹......”据老鸭村现年60岁的黄梅戏爱好者储著华援引他父亲的介绍,在他幼年,地方上请了一位石牌(注:今怀宁县石牌镇)的老师来这里教导黄梅戏,父亲晚上有空就抱着他去看戏,小小的他看着那些表演,总是笑得合不拢嘴。黄梅戏也就渐渐的在当地生根发芽,一些乡亲们按老师的教导自排自演。山区这段短暂的带着文艺之光的岁月,令那段贫瘠灰暗的生活稍稍有了一抹亮色。储著华还说,那时,传唱最广的黄梅戏剧目有《小辞店》《天仙配》《打猪草》《砂子岗》《闹花灯》《荞麦记》《乌金记》等等,地方上后来还组有戏班子,一些喜欢唱戏的乡亲们聚在一起,正月时应各大屋场(较多农家聚集在一起的村庄)邀请去表演。

数年后的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这些地方上村民自发组织的文艺表演受冲击,老鸭当地的一些爱上了黄梅戏表演的老艺人在田间地头休憩时偶尔也会悄悄来一曲,年幼的储著华等人受到熏陶,他们也爱上了黄梅戏。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处处欣欣向荣,老鸭村和全国各地一样,充满了新生的力量。1980年前后,当地几乎销声匿迹的表演黄梅戏班子再次组织起来,形成了人员、道具齐全的表演小剧团,热爱黄梅戏的储著华也走上的舞台,成了一名打鼓手,在老艺人带领下参加表演。那时,储著华因其身体瘦小、身手灵活,还常常担任春节期间举行的重要民俗活动“戏灯”中“舞狮子”的领狮人。

比储著华小六岁的金栋也是一名黄梅戏爱好者。他身材高、体格壮,声音洪亮,善于表演,是老鸭村石庙组人。1984年前后,金栋和储著华一样,同唱黄梅戏的前辈乡村艺人成了搭档,他演老生、扮小生,代入感较强。那时,他们这些年轻且带着村人厚实淳朴气息的乡村艺人,给大别山深处这座尘封甚久的山村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令当地那些一度凄清孤寂的大小村落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焕发出一往无前的生机。

岳西县青天乡老鸭村黄梅戏爱好者储著华与金栋于2020年7月11日合影。韩振球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开始了快速发展,江浙沪及广东沿海等地区企业用工输求量大,内地诸多贫困地区掀起了外出务工的热潮,老鸭村的乡亲也不甘落后,他们迎着朝阳、带着梦想走出家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从历史深处走来、走向新时代的黄梅戏则见证着这座发展永不停歇的村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处那婉转悠扬的黄梅曲调如老鸭村内绿水青山般涤荡人心。(图/文:韩振球)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