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在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古代,隐士是靠什么生活下去的

2020-07-19

隐士即隐居之士,是道家的哲学术语,是指那些隐居起来,专注研究学问的人士。隐士一直以来都是很多文人墨客心中的向往。比如比较出名的隐士宋代的林波,他就不结婚也不生子。一生隐居西湖,没事的时候就种种花,养养鹤或者是会会朋友。

那么就有人好奇了,像这样的隐士,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又是如何在深山老林当中养活自己呢?

其实在我国古代,隐士也分好多种,有不愿意出世当官的,也有隐忍而伺机而动的。也有因形势所迫而悠然寄情山水的,更有功成名就退隐闲居的。

一般出名的大隐士都不是真隐,他们大多不是一辈子当隐士,而是当一段时间的隐士,像这种隐士在隐退之前就积累了相当的财富,有一定的资产可以支撑他们过上悠闲又有情趣的高雅日子,相当于退休了一样。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著名的隐士林波,靠的就是自己的产业和存款以及朋友们送给他的礼物来生活。据说宋真宗给林波送过素帛,还亲自下令当地官府要照顾他的生活。所以当地出钱出工给林波建了房子,房子建好以后当朝丞相都经常跑去做客。连香火旺盛的高僧也常去论诗。无数的名人志士都去拜访林波。随手送点小礼物就足够林波生活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大部分隐士要么是怀才不遇的无奈选择,要么是暂时明哲保身,以待时机。而晋朝的隐士陶渊明就不一样了,他是真正的隐士,吃住都要靠自己。他心无旁骛,在隐居中享受自己的乐趣。下田种地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乐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他的生活常态,也是生存的资本。

虽说陶渊明相比咱们之前所提到的林波来说可能要可怜一点,但是大家要知道陶渊明是家道中落,迫不得已回家种田,可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回了老家的陶渊明手头里也是有不少田产的。用现在的比喻来说,他大概是从百万富翁败落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

从此之外,历史上也有极端的隐士,闻不得铜臭熏天,比如卖草鞋为生的朱陶准,他淡泊名利,长期归隐山林,以织草鞋为生,他把自己织的草鞋放在路边,路过的人或用米或用茶直接将米和茶放在鞋边,自己取走鞋,傍晚时分,他才从山林中出来,取走米或者茶。

由此可见,一般隐士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的,只要勤恳做事,即使是卖草鞋也能在山林中挣得一份清净与温饱。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