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盖州老地名里的记忆与乡愁

2020-07-17

“束鹿胡同”|盖州老地名里的记忆与乡愁

于学忠

地名,承载着城市记忆,留着城市变迁烙印,是城市的文化名片。

在浩瀚的中华医药宝典之中,有一朵在辽东古城盖州大地上绵延绽放了160多年的奇葩,它就是在中国药界闻名遐迩的“咸春堂”。

这里用药房命名的地名有千余处,从这些众多店铺名称中,可以读出故事、读出文化,见证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的变迁。

追根溯源,咸春堂是盖州最早的药店之一。因始创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的阳春三月,故取名咸春堂。

这家老药店的财东是由浙江宁波帮刘、冯、葛、赵四家,以经营阿胶著名,此外经营膏、丹、丸、散中成药和中草药。此后,历经清同治、光绪、宣统及民国诸时代。“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经过浙江宁波帮刘、冯、葛、赵四家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数百年延续传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盖州现存少有的百年品牌,史册广载,流传广远。

古代的药房没有单独的体系,它是和治病连锁的、类似于现在的医院和诊所。古代的药房经营独特,自始至终既有中医师坐堂诊病,又同时兼有柜台售药。到了清代时,盖州城内仅仅中药行铺就有70余家,规模较大的就是“咸春堂”,经营资本达5000元,经营地点在城内的“束鹿胡同”;咸春堂,当时还配制加工、出售药品、药材,有丸、散、膏、丹、剂、片等多种。咸春堂在盖州家喻户晓,医德高尚,售药真诚,深受人们信服,治病求医者接连不断;最著名的有阿胶,销往江浙等地,名传国内以及海外。其中,许多南方药商行客曾慕名前来采药购药,甚至台湾集元药行也派人来此堂坐内寓。

其次,“天一堂”开设与1851年(清咸丰元年)二月,经营资本为3000元,地址在城内钟鼓楼南。故业内当时故有“北有咸春堂,南有天一堂”之说。

医药,是与百姓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的。据《营口文史资料·第五辑》资料记载:此外,盖州古城内还有——同寅堂、魁福堂、成春堂、西域堂、天福堂、天成堂、春林堂、永兴顺、天合利、三生堂、天元堂、久安堂、怀德堂、润德堂、志育堂、福生堂、利生堂、九思堂、春育堂、同德堂、德生堂、时雨堂、永和堂、即愈堂、万寿堂、大生堂、大德堂、道生堂、九二堂、全生堂、太和堂、天贞堂、济世堂、宝善堂、德和堂、春和堂、天生堂、庄仁堂、会东堂、普春堂、九如堂、万有堂、荣生堂、中立堂、广生堂、兴业堂、忠德堂、明仁堂、复得堂、人和堂、宏春堂、广德堂、德发堂、同春堂、天和堂、天义堂、永生堂、永春堂、天元堂、久安堂、三义堂、正德堂、长春堂、保元堂、天德堂、仲生药店、张仙圃、金城盛、金城升、吉成兴、庆成永、新泰兴等。店铺地名因其易记,受民众欢迎。

由此看来,“束鹿胡同”的“咸春堂”曾经是打造古城盖州历史文化的金名片。

有一种老盖州记忆,叫“束鹿胡同”。这里每一处树阴、每一块石板、每一家店铺,都与往事相连。

值得深思。“束鹿胡同”走出了老字号一条突围之路,为盖州古城复兴老字号品牌探索了有益经验;“咸春堂”所闪烁的光芒与智慧,却非今人可及。

诚然,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老字号文化是盖州的重要历史文化符号,蕴涵着一个时代的文明,再现其当年的繁华景象,将一缕缕文化碎片,融合到今天盖州城市的嬗变、人民的心灵之中,以留住这座古城的足迹和记忆。对老字号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一座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也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一笔巨大财富。老字号及文化遗产是一块“金字招牌”,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个地名都有一定文化内涵,店铺地名也不例外,折射出盖州古城历史的痕迹和社会变迁。地名故事是最易触动人们乡愁的记忆,许多已经消逝或者正在消逝的地名也承载着人们许多儿时的记忆。

作者:于学忠,男,汉族,1976年1月1日出生,辽宁盖州市人。曾用笔名:逸轩、文子、文岛、佚名、弘文等。民俗文化守望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营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已结集报告文学集《凝聚的力量》、《山高人为峰》、《岁月深处是芳华》三部,散文集《静享岁月,遇见久违的诗与远方》待出版。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