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听、不说的三不猴,多国都有其来源,是历史上的巧合吗?
人类存在于世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期间诞生了数不胜数的人文典故,虽然现在均已成为了历史,但它们依然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想必很多人见过这样的一组雕像,三只蹲坐着的普通猴子,一只用手挡住了自己的眼睛,一只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最后一只捂住了自己的嘴。这种形象的雕像普及极为广泛,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它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我们暂且就将其称为“三不猴”。
它的意义并不在于雕像本身的材质或者建造年限,而是三只猴子以不同姿态所传达的道理。至于为什么猴子的形象?道理其实很简单,虽然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是近亲的说法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但古人也不是瞎子,谁都能看出来猴子和人长的很像,因此用猴子来隐喻人类就不足为奇了。而关于三不猴的起源和他真正所代表的意义,到现在还是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说法,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三不猴的历史,以及它的多种出处。
三不猴的神秘起源
关于三不猴的起源,国内最普遍的说法是源自孔子的一句谚语,“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其意识就是不符合周礼的东西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正好前三点和三只猴子的形象所吻合。但仔细一想,三不猴的形象有可能不是出自中国,毕竟中国的古人们很少会用猴子来作为雕塑对象。
所以有人认为,日本才是三不神猴的诞生地。在吸收了中国的儒家文化后,日本人将其以三子猴子的形象所展现出来,而最古老的三不猴形象也出自日本的一座古寺中。另外还有一种解释,三不猴源于道教神话中的三尸虫,相传三尸虫会在庚申年的时候前往天庭,向天帝禀告人们的过错,而庚申年所对应的属相正是猴子。顺便一提,这三只猴子也是有名字的,挡住眼睛的叫“米扎鲁”,堵住耳朵的叫“基卡扎鲁”,捂住嘴的是“伊瓦扎鲁”。
除了东亚起源说之外,还有南亚起源说,有学者研究,三不猴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统,其意义就是不去与邪恶的思想相纠缠。后来随着佛教徒的不断传播,三不猴才在亚洲所普及。在今天,有人也将三不猴称为“甘地的三只猴子”,人们都知道甘地领导印度人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来换取印度的独立,而三不猴的不看、不听、不说的意义正好和甘地的行为所匹配。
因为甘地在印度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三不猴也随之在印度火了起来。在这之前,印度人普遍也相信三不猴起源于东亚,现在他们更愿意相信三不猴就是起源于古印度佛教,先传到了中国,再从中国传到了日本,最后三不猴又经海路,从日本回到了印度。如果三不猴是真的绕了这么一个大圈,那间接的也可以证明,亚洲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拥有很大的共通性。
三不猴的延伸与意义
但从外表来看,三不猴的意义其实很好理解,宗旨就是沉默原则,以最基本的善恶原则来看,就是对恶的东西不看,对恶的东西不听,对恶的东西不说。所以三不猴也拥有了很强的教育性,被普遍用在西方的学校或者团体组织中。
在三不猴传播的期间,还出现过相反的变体。第一只猴子的手虽然还是在眼睛上,但没有将其挡住,而所代表的寓意就变成了视线的集中。第二只猴子有手围绕着耳朵,代表听力的集中。最后一只猴子把手像扩音器一样放在嘴上,意思是大声说出你的话。这和之前的沉默原则完全相反,可能是有人并不喜欢这种无作为的教义,才设计出了一套积极向上的三只猴子。
在很多时候,还会出现第四只猴子,后者说三不猴实际上就是四不猴。先说一个不常见的形象,第四只猴子捂住了自己的鼻子,意思是“不闻恶”。而常见的第四只猴子叫做“什扎鲁”,它的造型是用手挡住了下体,意思是“不做恶”,回看文章开头处。孔子的谚语中还有第四句“非礼勿动”,正好也和这第四只猴子相吻合。
另外,含有第四只猴子的三不猴还有另一个少见的解释,一个叫奥修的人提出,第一只猴子的意思是不要看到真相,不然神灵就会离你远去,你所对应的天堂和地狱就会消失。第二只猴子的意思是不要听到真相,否则你所有用来安慰自己的谎言就会失效。第三只猴子的意思是不要说出真话,否则你会被人们谴责,并且钉在十字架上(奥修可能是一个基督徒)。第四只猴子的意义是保持你的快乐,并且隐藏它,不要让任何一个人知道你是快乐的。
上文的这种解释其实完全偏离了三不猴本来的意义,仔细品味这个版本的三不猴,其实很有西方风格。这也说明,三不猴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地域,它可以出现不同的意义,但形象几乎不会变化。这很容易让人去怀疑,三不猴是先有了寓意,还是先有了不看、不听、不说的猴子形象。
结语
虽然在大多的时候,三不猴一般只会最为装饰品而出现,而且它本身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功能。但是看它的英文名字“Three wise monkeys”,直译过来的意思是“三只聪明的猴子”,所以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认同三不猴所引发出来的哲学理念,尽管这其中的理念经常会出现一些另类的变体,但沉默原则还是站到了主导。
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些缺乏道德和责任感的人也可以和三不猴相比配,沉默不算是一个贬义词,同时它也不是一个褒义词。假装出来的无知和沉默,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不看、不听、不说,也可以看成人们逃避现实的一种行为。
参考文献《论语》、《太上三尸中经》、《梨俱吠陀》、《关于三只聪明猴子的歧义》、《日本艺术传奇》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