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回到传统与通向未来——评《曹文轩的文学世界》

Image 2020-07-12

【读书者说】

作者: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徐妍多年前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博士,常选我的课,她对文学的认真和感知的细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一直关注曹文轩的作品,发自内心喜欢,写下的评论就会有真知灼见。所以,当我收到她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曹文轩的文学世界》时,自然也是十分欣喜。通读之后,确有一种久违的惊喜,且刷新了我对曹文轩与他的文学作品的认知。

《曹文轩的文学世界》

徐妍 著

明天出版社

在《曹文轩的文学世界》细腻的、诗性意味十足的文字中,徐妍围绕曹文轩文学作品中的古典美感与现代意蕴进行了独到的解读,触及曹文轩作品最为内在的美学要义,比如:经验与超验、美感与思想、儿童性与文学性、主流与非主流、本土性与世界性等。徐妍试图打通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边界,从审美性、历史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多个层面对曹文轩文学作品与中国古典一脉写作的内在关系、与新时期的社会历史以及与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等外部关系,作了细致而有趣的讨论,实现了对所论对象的整体性认知,使得本书成为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中一部颇有魅力的论著。

但凡熟悉曹文轩文学作品的人,都会感受到其中优雅、宁静的诗意之美与高贵、典雅的情调。可以说,曹文轩的文学作品既有深厚的古典主义美学风格,又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还有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蕴。尤其是曹文轩文学作品的语言,精致准确而表现出优雅、唯美的诗性,既有细致的写实,又有意外的隐喻。这样难以言说的研究对象给徐妍的研究带来了一个难题:以何种视角、何种言说方式进入曹文轩的文学世界?这是徐妍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徐妍多年来的探索路径。

阅读本书,我首先感受到一种难得的诗性批评的意味。徐妍的批评文字有一种纯净、灵动的气质,它们平静自在地潜入曹文轩作品的那些微妙地带,经过倾听与对话,与曹文轩作品形成审美维度上的契合,同时又坚持独立的文学批评立场和审美标尺,解读出曹文轩作品被人们或忽视或误读的文学特质和意蕴。而且,徐妍在阐释曹文轩作品的特质和意义时,不仰仗某些时髦的西方文学理论,也不选用某种预设的文化立场,而是承接了鲁迅、沈从文、李健吾等的直觉批评传统,再依凭文学审美批评的基本功夫,回到作品本身,以诗性的语言来读、切身的感受去思,使得本书很有韵致,不乏真情之趣。

徐妍的探讨并不局限在狭义的儿童文学的内部,她有更开阔的视野,同时也在“跨界”中探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新路,因而本书不会流于简单和清浅。实际上,徐妍在本书的分析论辩中经常藏着一种执拗、锐利的机锋,对话的思辨也很有匠心,特别是一种打通学科壁垒的“跨界”尝试。而只有“跨界”的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才能拓深曹文轩的文学世界。究其原因,曹文轩的文学作品既为儿童创作,也为成人创作,或许可称之为“非典型性”的儿童文学作品。既然如此,徐妍有必要跨越成人文学研究和儿童文学研究的边界而进入更为广阔的地带。

本书从始至终就曹文轩文学作品的中国叙事和中国风格这一核心问题来探讨曹文轩的文学作品。其中多篇文章都着重探讨了曹文轩如何以“非典型性”的儿童文学创作来摆脱新时期至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多种困境,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曹文轩的文学作品如何呈现出独特的文学特质和文学意义。在徐妍看来,自新时期至新世纪,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各种创作现象此起彼伏,曹文轩始终坚持自己的道路,致力于将儿童文学的本义还原为文学的本义,将儿童文学的根脉植根于中国古典诗性叙事传统,将儿童文学的观念定位为“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曹文轩语),将儿童文学的视域扩大到世界性面向。从这样的探讨中,徐妍不仅“跨界”思考了曹文轩如何以“非典型性”的儿童文学来承担文学的永恒使命,而且“跨界”地回答了曹文轩为何以“非典型性”的儿童文学来讲述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与中国社会的变化历程。

徐妍并没有止步于曹文轩的创作逆“潮流”的一面,而是通过进一步发掘现代“水”哲学的深广意义,探讨了曹文轩文学作品的本土性意义和世界性意义,较之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评论文章,提供了对曹文轩文学作品的整体性认知。我说的“整体性认知”,在某种意义上即是知人论世的中国文学批评传统方法的延续和新用。我认为,“整体性认知”固然意指徐妍对曹文轩的作家、学者、评论家、思想者等多重身份的整体性考量,对曹文轩四十年文学创作历程的历时性追踪,对曹文轩的小说、散文、随笔、童话、故事、图画书等多种文类的多方面把握,但更主要的意指徐妍作为一位文学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美学主张的多方位体察。关于曹文轩的美学主张,我曾经在2016年发表的题为《曹文轩的肯定性美学》一文中有所论述,认为:曹文轩的作品“不管是讲述故事,还是刻画人物性格,不管是展示社会历史背景还是描绘现实生存情境,曹文轩的着眼点在于确立肯定性价值,给予小小少年自我肯定的动能,最终体认到肯定性的精神价值。”徐妍同样认为:尽管曹文轩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大多讲述少年儿童的孤独、苦难、灾变的悲剧故事,但总是给予少年儿童温暖与同情、理解与友谊、善良与关爱、勇敢与信念等人性中的美好情愫,最终构成曹文轩的“高贵美学”。但与此同时,徐妍认为,在思想文化立场方面,曹文轩的文学作品与中西方的文学“潮流”保持了疏离,有时甚至逆向而行,或者说曹文轩的“高贵美学”在建设性中内含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批判性立场。徐妍在近年尤其关注曹文轩的文学作品中的现代“水”哲学,着力阐释了曹文轩的“水”哲学与中国现实语境和世界文化语境形成的对话性关系。虽然在现代“水”哲学的理论资源上徐妍缺少现成的思想资源可以依靠,也可以加强现代“水”哲学的理论阐释的系统性,但徐妍在本书中已经通过对现代“水”哲学的关注和阐释而抵达了曹文轩的文学作品的纵深处,且提出了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一种可能性的写作样式——“东方正典”。

徐妍的《曹文轩的文学世界》,作为国内外首部对曹文轩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学术著作,以多角度、多方法探讨了曹文轩的文学作品在新时期至新世纪的背景下如何与为何成为逆“潮流”的写作。这一探讨,为读者和文学史提供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曹文轩文学作品的特质和意义。而且,本书的价值和意义超出了曹文轩文学作品研究本身,因为本书所选用的诗性、“跨界”与“整体性认知”的研究方法,不仅回返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传统,而且通向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未来之路。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1日 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