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官场失意后,却写出一首很豁达的词,读后令人心胸开阔
纵观我国古代诗词史,便会发现文人自古多悲凉。或因理想无法实现而内心苦闷;或因才华无处施展而失意无奈;或因家国之失而满怀伤感等。但也有一些文人,命途愈多舛,反而形成了一种超逸豁达的人生态度。较为典型的便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给后人最大的印象,莫过于深沉、充满哲思的诗词,以及诗词之中扣人心弦的超逸豁达。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便是苏轼诸多豁达词作中的一首。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当时苏轼正处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期间。众所周知,“乌台诗案”可以说是苏轼一生的转折。即经过此次官场失意后,苏轼精神寄托的对象从名利事业,逐渐转移到了大自然。
所以才有了诸多关于大自然的千古名作,诸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也包括这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虽然这首词为我们展现了蕲水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但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却是字里行间洋溢着的一种超逸豁达的人生态度,读后能令人心胸开阔。尤其最后两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为豁达名句。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的上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即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了清泉的冲刷,异常洁净。傍晚时分得潇潇细雨中,传来了杜鹃鸟的啼叫。显然,苏轼在上片就为我们展现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同时这里幽雅的风光和环境,也与苏轼原先官场的恶浊、市朝的尘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更能诱发苏轼对大自然的喜爱,从而将自己精神寄托的对象,从名利事业转向大自然。因此苏轼在下片便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发出了使人感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老了就不会再回到年少的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的流逝。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白发”、“黄鸡”,来比喻世事匆促,人生不可能长久。而苏轼这里却反其意而用之,他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也可以理解为它是苏轼不服衰老的宣言,是苏轼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发出的豁达之音,是苏轼萌发的一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无疑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纵观苏轼的这首词,它所描写的蕲水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所抒发的感奋议论,昂扬振拔,富有哲理。虽然如今我们不会像苏轼那样失意,但是谁又能保证人生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呢?而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如词中所说,到了白发的年纪,就应该像苏轼那样,以超逸豁达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挫折,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去面对岁月的无情残酷。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