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具有美学上 “超现实”艺术品的位阶
“超现实”艺术品的位阶
中国古代文人在清静恬淡、高逸闲适的赏石过程中,衍生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体现超尘脱俗的生活方式,其中超前的审美理念,既体现自然之道,融合中西哲理。
有趣的是,拥有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对赏石的欣赏,与中国的传统赏石以及道家美学的思想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冷泉亭英石
在西方的传统之中,一直把奇石看成是自然史的一部分。因此,至少在知性的层次上也被视为艺术品。艺术家承认奇石作为艺术的正当性,并对此深信不疑。
赏石家们似乎并不重视石头的地质、成分、面向,而是更关注石头纯粹的美学特质。希望把握赏石在美学与性灵上的核心精神,并找到石头和超现实艺术之间的强力心理纽带。
在他们的眼中,奇石最惊人之处不在于浑然天成,而是造化之力,真是鬼斧神工,常常以难以臆度的姿态演化成诡谲奇石。它如此生气蓬勃、神灵活现,是形上世界的缩影;它具有图腾般的象征性.并且意义深远。
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托尼·克拉格的抽象艺术作品
在人们心里的想象中,可能回到了尚未成型的洪荒世界,也可能进入了遥远的未来。怪石千变之形亦转冲击了既有的美感经验与概念,从其“未完成”的面向论之,它们具有某种病态与偶然的意味.因而在美学上具有“超现实”艺术品的位阶。
这种变化无方的特质使得丑石摆动于两造之间:一方面它们似乎企图将其怪诞形象大张旗鼓.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和光同尘,隐没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
亨利·摩尔的抽象雕塑作品
这种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混沌状态,与萨德所倡议的自然观相呼应,也就是“道”。它恒处于循环往复,变动不定的状态。拥有创造、毁灭与再生的力量。
正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此.这些奇石能体现出的真正意涵,便是“自然”之道,即阴阳莫测.变化无极的状态.以及赏石者对“自然”之道的领略。
中国雕塑家展望的太湖石雕塑作品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赏石与其他人工雕琢的中国艺术品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人工艺术品,会受到西方或其他外来的影响,如有些瓷器,具有欧洲科技的痕迹;有些绘画,深受西风东渐的影响,而赏石却完全是浑然天成的中国纯粹的东西。
人工艺术品,有一定的欣赏要素和标准。如绘画的构图、风格、用笔、技巧,瓷器的瓷土、烧制、着色、加工等标准。并且他们与中国的文化紧密相连,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一切背景和文化才能充分欣赏。
可是赏石却与它们完全不同。它造化天成,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污染,对它的欣赏不仅仅局限于表面,更多地关乎欣赏者的品位和理解。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