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吴敬梓:家产被人抢,考试又落榜,30岁后才知人间冷暖
在生父、嗣父相继病故之后,“富二代”吴敬梓家的“遗产之争”,浮上了台面。
具有亲子和嗣子双重身份的吴敬梓,成了家族人眼中的“肥肉”。族中的叔伯与兄弟,如同恶鸟鸱鸮、贪婪天狼一般,前来争夺他的财产。
由于吴敬梓长期离开故乡,不曾亲自操持家务,加上他生性高傲,与族人关系并不和睦。因此,在这个遗产之争中,没有人帮他说话、为他力争。
最后,遗产就被族人夺去了很大一部分。
一向看重亲情的吴敬梓,看到以“诗礼孝悌”传家的叔伯们,为了争夺遗产,在金钱面前全无长辈的模样。这些狰狞面目,让他得以看清——原来所谓的“孝悌廉让、仁义宽恕”,只不过是“遮羞布”而已。
《儒林外史》严贡生
这种难得的人生经验,也为吴敬梓《儒林外史》中“严贡生为谋夺弟弟严监生财产,而展开的立嗣之争”的情节,提供了真实、深刻、鲜活的经验。
纵身声色犬马
此时的吴敬梓业已成年,而父母先后亡故,已无长辈约束他的行为;加上他科岁考试未能名列前茅,被人轻视,因此,他愤激地展现出叛逆的行为,且不再理会世俗的舆论和亲友的嘲责,甚至沉溺于歌舞声色之中。
吴敬梓这种纵身声色犬马之乐的行为,与一般的纨绔子弟不同,实因经历父丧与夺产风波的刺激,他苦闷的情绪无处宣泄,才放纵自己。
古代女子剧照
但亲友们并不能理解他,认为这是违抗礼俗的叛逆行为,因此对他进行无情的讥讽与斥责。此举,更令吴敬梓尝尽人情世故之冷酷无情。
吴敬梓常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挥金如土。要知道,这种狂放的挥霍,所费庞大,他在嗣父死后所承继的两万余金,因此日渐耗尽。
不事生产又未仕宦的他,只有走上变卖祖上田地房产一途。关心他的亲友苦口婆心劝说,也未见他收敛行径,反而将族人非常看重的钱财视如草芥,执意变卖出去。
然而,只依赖变卖遗产,是无法长久维持这种狂放生活所需的,以致不久后吴敬梓便走到“田庐尽卖、奴仆逃散”的地步。
吴敬梓雕像
他不是真正的快乐
吴敬梓的败家行为,并未让他获得心灵上真正的快乐,反而遭到吴氏族人的严厉责难和讥笑,认为他是堕落的不肖子孙,甚至被乡里中人拿来做例子,告诫子弟不可效仿。
当家庭经济濒临破产、生计无着的情况下,生性高傲的他,也不得不向命运低头,开始考虑现实的生计问题。
出身科举世家的吴敬梓,身处科举挂帅的时代,读书人除了从科举考试中谋求出路外,几乎是拿不得轻、负不得重,无以治生难以糊口。
因此,他在29岁时,重拾父、祖所走过之道路,前往滁州参加秀才的科、岁考,希望能从科举八股的乡试中博得一第,谋求出路。
吴敬梓像
理想化为泡影
吴敬梓到滁州后,结识了许多士子与故旧,言谈中除了抒发平生的宏大抱负外,当然也诉说了自己倍遭冷落的境遇。在酒酣耳热之际,他难免发出对世事不平的愤懑情绪,与怀才不遇的牢骚,这些言论甚至还涉及到当时有势力的官僚仕绅。
在明清时代,封建统治者均明确规定士子不得随便发表议论。而吴敬梓出格的言行表现,传到安徽学政耳中,对他参加乡试是极为不利的。
吴敬梓的文章才气高,原以为凭自己的文才,求取一第易如拾芥。但因为狂放不拘、乖僻的行径,与对世事愤懑不平、怀才不遇的言论,被认为“文章大好人大怪”,而受到侮辱和排斥。
他在乡试中铩羽而归,遭到沉重打击。乡试的落第,非因他的文章不佳,而是因他狂狷性格影响。
吴敬梓画像
当时,主试者的主观认知,影响了取才之客观标准,使得吴敬梓受到极大的打击。他看到文才不及自己的人竟然高中,更加认清科举的真实面貌。
他本想通过科考谋求一官半职,重振家业光耀门楣,却遭受无情的侮辱而落第,当希望落空、理想化为泡影时,情绪顿时跌落谷底。从此,吴敬梓坚决地摒弃了科举仕进之路。
玲珑说
在当时的科举社会中,世俗的偏见认为:凡是考取科名的人,就会被视为有学问之人,或是文曲星下凡,备受尊荣与优遇;若无法考取科名,则被视为无学问,自然受到人们的冷落轻视。
吴敬梓画像
一向自负高傲的吴敬梓,历经数次乡试,都未能中举,使得他不禁对这种考试和选拔人才的制度,产生了怀疑。
为排遣苦闷心情,他前往南京小住,避开家乡故旧,并在除夕夜写下《减字木兰花 庚戌除夕客中》八首词,回首自己三十年来的生活。
自此,吴敬梓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前途。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