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论我国传统文化的宗教性以及儒、释、道三教合流
任继愈论我国传统文化的宗教性,是很忠恳的观念,读来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所以,做个总结,分享给大家,以便大家在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时参考。
01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任老认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寻立在一矛盾的基础上。这个矛盾就是政治上的高度统一性与自然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我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是君权专制和封建宗法制。宗法制脱胎于氏族社会,是以家族、血统为纽带组合起来的政治体制。完善的君权专制保持封建宗法制政体的高度统一与长期稳固。
我国的经济是自然的小农经济,它以家庭为单位。这种个体的小农经济在我国古代史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政治上的高度统一与经济上的极端分散是一组矛盾,但它却统一在封建社会的结构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起着协调统一的政治体制与分散的小农经济的作用。这个文化体系既包括哲学,也包含宗教。为什么呢?任老解释说,只有读书才懂哲学,所以论证政治统一的哲学理论只能控制知识分子。而劳动人民是都不识字,圣人言论他们都看不懂,封建统治者要在思想上控制广大劳动人民,只能依靠宗教。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宗教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实质是维护君权专制与封建宗法制工具。任老指出,凡封建社会里,宗教都要起重大作用。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无论东西方在经济上都是靠天吃饭,精神就不能不依靠天。所以,东西的人民都受到神的统治,哲学或科学都是宗教的婢女。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在封建社会里发展壮大的,所以封建社会需要宗教。
02宗教与哲学的根本区别
宗教最根本的特点是不允许怀疑,不能追问为什么。比如,基督教徒就不能追问上帝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儒教里,不能追问为要孝敬父母、为什么要忠君的问题。而哲学则不同,哲学就是要追问到底。理性思辨没有禁区,任何问题都可以追问。比如,西方的哲学家就常常证明上帝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宗教不允许怀疑,而哲学要怀疑一切,这就宗教与哲学最本质的区别。凡宗教都要对理性有个限制,总有不允许继续追问的禁区,而哲学思辨则要以怀疑一切的态度去审查所有信条。
03儒教的形成过程
孔子思想继承自殷周时代的天命神学和祖先崇拜的宗教思想,它的核心是强调尊尊、亲亲,维护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但是他仍旧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并不是一位宗教首领。所以,孔子及孟子都是哲学家与政治思想家。
从汉代开始,儒教开始发展。汉武帝时,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标志着儒教的形成。自此以后,两千多年来,儒教一直都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宋明理学形成后,与汉学有不同了。宋学讲修身、养性,这是从佛教与教道中吸收来的内容。这是儒教、道教与佛教三教合流的结果。
儒教里的三纳五常,是封建宗法制的核心,后来又概括为忠孝两端。儒教的重心放在了它的社会功能上,着重于宗教在社会政治和伦理道理的教化作用。这是儒教与世界三大宗教相比最显著的特征。
忠君、孝悌是封建宗法社会伦理道理的核心内容,佛教传入中国,得以成长壮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维护封建宗法制度。道教里也讲忠孝,在道教的教义中,谁要成为神仙,就必须取得忠臣孝子的资格,否则就不能成为神仙。这同样也是在维护忠孝的伦理道德。
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唐朝时深入发展,直到宋明理学成立,标志着三教合流局面的形成。宋明理学将佛教与道教思想吸收到儒教中来。儒、释、道三教都是维护封建社会君权专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所以,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儒教为主干,儒教、佛教与道教三教合流为辅。
任老总结说,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现象,西方受宗教压迫,中国也受宗教压迫,只不过儒教与其它三大宗教的表现形式不同,儒教是一种特殊的宗教。黑格尔也曾指出,儒教是“一种国家的宗教,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教、佛教与道教是互补的,它们相互融合,构成为维护君主专制与封建宗法制的工具。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维护君权专制与宗法制的封建文化形态。
参考资料:
任继愈谈《易经》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