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没有拼音,古人是如何注音的

2020-07-06

古人没有拼音,那么如何注音呢?最常用的方法叫做“反切法”。

朱熹的《四书集注》有“澳,于六反”这样的话,这是在给“澳”注音。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大家熟悉的字给一个不熟悉的字注音,取第一个字的声母,取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例如:

矣,于纪切。

注意,古代读音与现代略有区别,“纪”为三声(jǐ),在《百家姓》里,“纪”作为姓应该读三声,例如纪晓岚。

举一些例子:

器,去冀切。

收,式州切。

“切”也可以写作“反”,例如上文的“于纪切”可以写为“于纪反”。

汉字的读音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演化,一个字在各个朝代的读音可能不同。中国幅员辽阔,同一时期,汉字在各地的读音也可能不同。我们现在看到的切反法通常表示某个朝代在首都的读音,也就是官方语言的读音。

古代读音可能和现代读音不同。例如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句中红色的字在唐朝押韵,现在为了押韵,我们仍使用“衰”的古代读音cuī。

古代的一些读音,在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找不到了,在某些方言里存在,或者在京剧念白里存在。清朝人车万育写了《声律启蒙》,里面一些词句在清朝合辙押韵,在现代普通话里不再押韵。以下句子中红色的字在清朝是押韵的。

崖,在普通话读作yá,在清朝读作ái,现在台湾仍然读作ái。

鞋,在普通话读作xié,在清朝读作xiái,在京剧念白读作xiái,普通话无此读音。

喈/街,在普通话读作jiē,在清朝读作jiāi,在京剧念白读作jiāi,普通话无此读音。

心,在京剧念白中读作sīn,思林切,普通话无此读音。

书,在京剧念白中读作shǖ,商居切,普通话无此读音。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