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神话是世界性传说,中国真发生过大洪水吗?答案就在青海
齐家文化博物馆
说到青铜器,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黄河中下游地区。殊不知,在今天黄河上游的河湟地区,也就是青海与甘肃交接的地方,也有悠久灿烂的青铜文明,河湟地区最早的青铜器物已经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作为黄河上游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河湟一带的青铜文化发展周期几乎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完全同步,而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齐家文化等,又有哪些非同寻常的地方呢?
灿烂的青铜文化
一、齐家文化的光辉
齐家文化最早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它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的代表,其影响范围包括今天的甘肃东部与青海的西宁、海东州等地。
齐家文化最典型的墓葬就是在尕马台出土的齐家文化墓葬。墓主人是一位40多岁的男性,在他的胸前压放着一面七角星形纹铜镜。这面4000年前的铜镜,经鉴定为青铜制成,为迄今我国最早的饰花纹的青铜镜。这座墓中还随葬着大量的装饰品,有骨珠583粒、绿松石珠16枚。
齐家文化出土的玉器
青海西宁市北郊的湟水畔的沈那齐家文化聚落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说明这一地区是我国早期青铜器重要的产地,标志着河湟地区揭开了青铜时代的序幕。齐家文化除了出土青铜器以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陶罐,出现了流动生活所需要的圜底和三足的陶器。在齐家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马骨,这说明这里有马的驯养,意味着游牧文化在此逐渐兴起。
齐家文化出土的青铜器
齐家文化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这时正值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时期,关于远古的洪水传说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这千古疑团终于在湟水谷地看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在民和县出土了大型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了洪水和地震灾害的遗迹,见证了4000年前这里曾出现了大的灾难,从遗址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骨的遗骸以及被大型灾难毁灭过的村落痕迹。在这里还见到了地震后裂开的深沟,像被蛮力撕开的大地的胸膛。这一切都说明,当时这里发生过天崩地裂、洪水肆虐的大浩劫。
通过对齐家被毁灭的遗址我们可以想象到,在1万年前,人们从黄土高原走下,从青藏高原走下,来到山前肥沃的河谷地带,开垦农田,过着定居生活,人们不停地用磨制的石斧砍伐森林,一代又一代用木材搭建房子,一窑又一窑地用木材烧制陶器。
今天的湟水谷地
繁衍不息的一群又一群的牲畜,大片大片地啃啮着草原。用水量成百倍千倍地增长,青海湖日益缩小,由外溢湖变为内聚的咸水湖。提供江河水源的雪山,积雪线不断提升。加上放火烧荒,山火毁林。一年又一年,变本加厉,积至万年,终于造成了第一次人为的生态大破坏。
青海湖
二、商周时期的羌人文化
到了商周时期,河湟地区就出现了关于羌族的记载,羌族早期的文明中就继承了齐家文化的特点。河湟地区在齐家文化时期发生洪水以后,发生了由农业为主的生产向农牧并重的生产的转变。以牧业为主的羌族在河湟地区强盛起来,河湟地区成为黄河农业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之地。
自商周至两汉时期,河湟地区的古文化就与羌族有着亲密的关联,在齐家文化之后出现的卡约文化、上孙家寨类型、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都被认为是羌族文化。这些类型文化的陶器中,仍然有少量的彩陶,但图案的题材和艺术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
今天的羌族
写实的动物纹样增多,伫立的大角鹿、奔跑的卷尾犬、哞叫的山羊、展翅的雄鹰、翘尾的水禽,这些姿态各异的动物图像呈现在彩陶上,焕发出绿原翠谷的勃勃生机。
我惊奇地见到在民和出土的一件彩陶罐上满绘着动物图像,有羊、犬和大角羊等家畜,共20多个,自上而下分三行排列,这些反映畜牧生产的动物群体图像是以往发现的彩陶中未曾出现过的,这些动物图像呈影像效果,与青海游牧民族岩画上的动物图像的艺术处理十分相似,都以满而密的家畜图像表现出羊群满山、鹿群遍野的繁盛的畜牧景象。
羌人所养牲畜的雕像(作者摄)
乐都出土的一件绘制精致的辛店文化彩陶罐上,生动逼真地绘着作鸣叫状的大角鹿,是原始绘画中的精品。乐都柳湾还出土了一件皮靴形彩陶,靴面施着红色陶衣,又以黑色绘着装饰花纹,使人感到亲切而有趣。
彩陶靴子(青海省博物馆藏)
我们经常见到辛店文化彩陶上绘着一对太阳纹或日月纹,反映出天体崇拜的信仰,羌族一直以太阳神为主神,还有对太阳神进行祭祀的礼仪。据史书记载,西羌以畜牧为业,有“牧羊人”之称,据说“羌”字就是羊、人的合成。
羌人堪耐寒苦,性坚刚勇猛,河湟地区商周战国时期的彩陶,图案纹样简练刚劲,动物图像栩栩如生,反映出以畜牧为主的羌族人的气质和审美趣味。
青海牧羊人
文史君说
河湟地区从齐家文化开始就进入了典型的青铜时代,后来齐家文化衰落,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羌人继承了齐家文化的部分遗存。河湟地区的齐家文化在社会生活与生产技术当面深深地影响了这一地区的文明进程,并在4000多年前创造出了黄河上游的灿烂文明。
参考文献
王卫东:《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青海专刊》,2004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