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陶渊明:我的粉丝们都很争气,不过有2个人好像比我还厉害

Image 2020-06-30

自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这种亲近自然的清新文风,便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思想当中“天人合一”的代表,影响了后代无数文人。

受到陶诗风格影响而走向自然风格的作者,不乏后世所熟悉的大家,在作品当中有出现陶渊明的名家,有鲍照、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韦应物、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元好问、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赵孟頫、顾炎武等多人。

而自唐代以降的王维与苏轼,是“陶粉”中的代表人物。

在王维的作品中,提到陶渊明的诗作,共有12首;苏轼则有7首诗提及陶渊明。可见,偶像对他们的影响甚深。

陶渊明画像

“异曲同工”之王维

王维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擅长写“物我合一”的作品。

同时,王维笃信佛老思想,因此在作品中亦流露出与陶渊明相似的恬淡风格,而又有“诗佛”的称号。

事实上,陶渊明与王维的作品,最大的不同之处,源于二人的际遇不同。

王维生于大唐盛世,经武后、玄宗、肃宗三朝,少年得志,仕途平顺,官至丞相,即至辞官归隐,醉心佛老。

他的一生和境遇,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功成身退。因此,他是祥和而满足的,自然在作品中流露出平和的氛围。这与陶诗中“破茧而出”的升华,有所不同。

王维画像

即便如此,在王维的作品中,仍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对陶渊明恬淡生活的欣赏。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看来,王维这由景入情而情景交融的作品,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时代,也会出现同样的想象。对于王维而言,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是一种启发。这种不假外求的自在,不被世俗捆绑的心境,其实千百年来都一直为人所仰慕。

正因如此,在王维的作品之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陶渊明诗文的喜爱;他常常把自己置身在陶诗的情境当中,仿佛自己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人物,充满任真自得的情感。

王维画像

除了与自然的互动外,在王维的诗中,也可以看到浓厚的佛家思想,与陶渊明的诗风接近——两人都是由周遭的事物出发,经由“人与自然”的互动,再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

“深愧渊明”之苏轼

东坡先生是一代文豪,自少年为官起,却一直未能尽如己意。他多次被贬官远离朝廷,甚至殃及性命,因此在生命的历程中,完整经历了少年的豪情壮志、中年的朝廷凶险、晚年的恬淡自然。

其实,苏轼一生的际遇,与陶渊明的心情转折,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他在读到陶渊明的作品时,充满了感悟,别有一番味道。

苏轼画像

在苏轼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对陶渊明辞官归隐之羡慕——他羡慕陶渊明的“早知早悟”。他也说自己多年的官场生涯是“一场大梦”,因此更惊异陶渊明对于人生中真理的洞悉。

西山烟雨卷疏帘,北户星河落短檐。

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陶潜。

年少时期的苏轼,和陶渊明颇为相似,二人心中皆充满了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不过,苏轼比陶渊明更幸运一点,他20岁出头便在朝为官——他得到欧阳修的赏识而进入朝廷。

遗憾的是,苏轼在朝中的生涯并不顺遂。他正要一展长才时,却不巧遭逢母丧,因此回乡丁忧三年。在这三年里,朝廷的势力重心,已经由赏识他的欧阳修,转到了正要变法图强的王安石身上。

欧阳修画像

在后来的岁月里,苏轼又历经了党争、乌台诗案、贬官至黄州、惠州、儋州等等考验。几年之间,他的心中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想法,他不再执着于人事的变迁而投向自然的递嬗,也终于体会到陶渊明诗中的意境。

这么多年来的你争我夺,原来都是一阵轻烟,是可以消散的!

人在学会放下之后,天地才会更显宽阔。因此,苏轼在贬官后的作品,展现出无穷尽的生命力,那是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态度,万物在此时才会呈现出无争的平和。

归来北堂暗,一一微萤度。

此生忧患中,一饷安闲处。

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

自非陶靖节,谁识此闲趣。

苏轼也是在经历了人生大半个旅途之后,方能体会出陶渊明诗中的韵味所在;了解陶渊明作品中那饶富意味的话语;明白陶渊明的人格确实与他的作品相映,没有半点矫饰之情。

来看看苏轼的自言自语吧:

“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

苏轼画像

玲珑说

即使陶诗流传至今,已经千余年,但是其影响力只是随着时间越久而日渐香醇,并不因时间久远而被淡忘。

不论是五柳先生中的“柳”,采菊东篱下的“菊”,还是桃花源诗中的“桃花源”,在世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成了具象化的存在,成了一种精神的代表,成了不用解释却可以心领神会的象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