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个“浓缩版的苏州”,这里藏着江南吴中地区最动人的往事

2020-06-30

苏州澹台湖畔,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吴中博物馆徐徐立于一侧。远观它的造型,灰白错落,如同流淌在江南墨色中的远山,流露着不动声色的优雅。

6月28日,长三角地区又添一座博物馆——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吴中博物馆正式开馆,吴中地区千百年来历史的烟云和这个馆一起“走”入公众视野。

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的街巷和院落,灰白相间的墙面携刻着苏式古典的记忆,而别出心裁的玻璃幕墙又为博物馆增添着新的活力。从高处俯瞰,不同单元的组合连接,使整个建筑空间好像一个“吴”字。

展厅的中央设有一个宽阔的中庭空间,将各个不同的展厅连接在一起,类似于中国的庭院。设计师王幼芬希望观众在这个博物馆观展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在苏州园林、街巷同样能体验到的东西。吴中博物馆将是一个“浓缩版的苏州”。6800件套吴地珍贵文物、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55件一级馆藏,这里藏着吴中最动人的往事。

黑衣陶刻符贯耳罐

馆藏的黑衣陶刻符贯耳罐,出土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澄湖遗址,高12厘米,口径8.8厘米。这件黑衣陶溜肩鼓腹、平底,颈部的下半部分装饰着一圈凸弦纹,两侧有对称的一对贯耳,器物表面打磨光滑。贯耳壶的外腹部有四个刻画符号,左高右低,横向排列,是在陶器烧成之后再用锋利的刃器在表面刻画出来的。关于这四个刻画符号的考释,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汉字的先行形态,足以证明太湖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银槎杯

馆藏的元代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银槎杯,以仙人乘槎凌空飞越到达银河的神话故事为题材,将银酒杯巧制成树楂形的一叶扁舟,上有一老翁背靠槎尾而坐。槎背部有细瘦阴刻铭文“至正乙酉朱碧山造”,为元代银工朱碧山所制。

6月28日开馆当日,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吴中博物馆馆长陈曾路作为串讲嘉宾,以“起”、“承”、“转”、“合”四个关键词,发布“学术讲座”“传习”“课程”“演绎”“文创”“特别展览”“青年策展人计划”等未来工作计划与品牌活动。

其中,“文哉”系列讲座将从“吴文化”“地域文化”“文化遗产”“新美育”等几个专题入手,邀请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开展学术讲座,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精神;而博物馆的教育课程是基于馆藏文物以及吴地文化遗产开发而成,旨在普及博物馆藏品及相关文博知识、向普通市民推广吴文化、认识与博物馆相关的交叉学科、增强文化艺术素养。据悉,该博物馆现已搭建起完整的课程体系,针对亲子、青少年与成人不同年龄段观众的不同需求,将逐布开设超过500门丰富课程。

“传习”与“造物”同样是博物馆未来工作的重点,“传习”将在本地学术机构既有成就的基础上,开展苏州传统手工艺的深入保护、申办手艺传习基地,与相关研究机构展开交流合作,联合学者深入梳理苏州手艺的学术脉络。“造物”计划携手苏州的非遗大师以及新一代青年手艺人,以“造物者”的姿态开展更具创造力、国际范的手工艺的创新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提供“学术研究的智力支持”“展览展示的平台支持”与“文创售卖的市场支持”。

此外,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吴中博物馆希望吸收国内外著名博物馆“跨界艺术活动”的有益经验,开启“Museum Show博物馆演绎”项目,项目一方面服务于“人”,它将通过跨界融合的艺术形式,帮助观众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物与历史,在寓教于乐中获得智慧与启迪;另一方面又专注于“物”,它将通过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信息,找到静态文物与动态表演形式的契合点,通过音乐、诗歌、戏剧、舞蹈、曲艺等多种动态的形式为藏品“赋能”。

“核心文物IP共享计划”与“青策计划”在开馆日当天启动。“核心文物IP共享计划”将馆藏30件核心文物IP免费向社会公众分享,为时半年,邀请有创作能力的团队进行文创产品的合作开发。此外,年轻的吴中博物馆希望能为更多青年策展人群体搭建一座精神堡垒,在博物馆的二楼专门设有临时展览空间,为青年策展人施展个人设计理念提供了崭新的艺术实践基地,以及其进入公共视野的全新途径。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