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商隐的一首《嫦娥》,写出了我们生活中的得失、取舍之道

2020-06-30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明月西垂,烛光渐暗,投在云母屏风上的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渐渐落下,晨星渐渐消失。月宫中的嫦娥应该也会后悔偷吃了灵药,现在只有那浩瀚的碧海、无尽的青天在夜夜陪伴着她那一颗孤独的心。

(1)韵律之美

这首诗为七绝仄起入韵格式,其平水韵平仄如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本就是作者借嫦娥抒发自己的情感,整体较为蕴藉。而云、渐、应三字都是应仄可平而用平,这造成了这首诗韵律的积累超过爆发,形成十分蕴藉的效果,与整首诗的格调是统一的。整体韵律可参考下图。

更多诗词欣赏和传统国学知识请关注同名公众号。请诸君留意点击文末【了解更多】余当结草衔环以报!

(2)器物之美:

云母屏风:屏风有各式各样,其中石材类制作的屏风大多以硬木为框,中间镶嵌玉石、汉白玉、水晶、特殊花纹的大理石等石材。云母屏风就是其中的一种。云母是

一种半透明的矿物,在古代水晶、玻璃、琉璃这类透明、半透明的材料是比较珍贵的,人们常会用贝壳、云母等半透明的材料来替代制作窗户、屏风等用具。

云母屏风背后的朦胧美:

在现代人们在建筑中常使用大面积的透明玻璃来达到通透的效果,视线没有了阻隔,视野更为开阔,人与环境的融合感更强。在古代,人们更喜欢的是一种“朦胧”的感觉。窗户会使用各种窗棂给视线加上一个框、笼上一层纱。有种“灯下看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类似云母屏风这种半透明的材料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这种朦胧美,含蓄而不直接、婉约而不激越,优雅而不妖媚,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一个主要特征请诸君留意点击文末“了解更多”切谢切谢!

(3)诗意之美:得失

传说中嫦娥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灵药,飞升成仙,去到了月亮上。作者在诗中,用浩瀚的碧海与无尽的星空这种广阔的空间与嫦娥孤独做出对比。在无尽的时空中,唯有一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即便拥有了无尽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生活中,取舍总是伴随着我们。

工作中付出劳动换取薪酬、事业上付出努力换取成绩、学习上付出时间换取进步、治病时付出金钱换取健康等等。凡事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失。种种取舍,便是种种生活。就像对于美,谁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些取舍,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很难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无论如何,人人都是在“自食其果”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就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在得失、取舍的选择前,自己先明白其中因果是很必要的。如此才能取之有道、舍而不悔。如此才不会有太多纠结,心中方能时时风光月霁、处处鸟语花阴。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