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20-06-29

在古代,代表夏天到来的东西除了那逐渐升温的天气,还有就是那昼夜鸣响的蝉了。

在唐代,有三首特别著名的关于蝉的诗,时间最早的一首就是初唐时虞世南所写的《蝉》。

今日小觅分享: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注释】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jiè):凭借。

诗的第一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说的是蝉喝露水,实则是以“垂緌”来指代达官贵人,用“清露”来代表高洁的生活和志趣。

诗人将“垂緌”和 “清露”放在一起,一个身份高贵而又内心高洁的贵人形象就出来了。这对于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来说,又是何等难能可贵的存在啊!

而下一句的“流响出疏桐”,直译过来,就是说蝉鸣声不断从梧桐树叶间传出。但要知道,在中国。梧桐可是与凤凰搭配的一种树。

诗人把蝉和梧桐放在一起,无疑是提高了蝉的身价。且“出”字用得特别好,仿佛是在说,蝉不是在为了他人而鸣叫,只是它发出的声音清越,才会传到了人的耳朵里。

把这两句诗放在一起,一个出身高洁而又魅力非凡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这说的不仅仅是蝉,更是说的那些高贵的君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衔接上文,解释为什么蝉声能够穿过梧桐树。不是因为有秋风传送,而是因为站在高处,自然能把声音传向远处。

正如那些立身高洁的君子,无需见风使舵或依附权贵,照样能够声名远播,这是何等自信的精神,又是何等雍容的气度!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