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视频日记】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当作家能填饱肚子吗?我觉得是肯定的。但是当作家且不考虑市场的需求,这还能填饱肚子吗?我觉得这就得打个深深的问号。
可是想到冯小刚说的一句话,就觉得其实是可以的。具体的方法就是要让你写的作品形成话题性。
什么意思,就是当别人都谈论某个东西的时候,你没看过你就落伍了。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你也得看。
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家里面,大家喜欢扎堆,讨厌孤独。冯小刚在《我不是潘金莲》里面就使用了这样的操作。这部电影冯小刚自己说,是他真正开始学会拍电影了。
莫言也是这种情况,在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关注。我这里说的不是文学青年的群体,而是普罗大众。
由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形成了话题,所以也带来了销量。现在就不用再担心这个吃饭的问题了。
于是我就好奇,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呢?比如村上春树就一直被提名,总是不得奖。这里面的关键是什么。在这么多浩如烟海的作品里面,莫言是怎么被诺奖评委挑中,看上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一下知乎,看看有没有什么干货。
高票的还是抖机灵的答案,也就是正话反说的答案。这也让我又想起了朝三暮四(庄子的原始说猴子的故事,以前的视频有说)。
其实结构是关键。同样的事情,换个方式来表达,结果就会不同。
而关键点是怎样能够有效的将新的结构搭起来,其中的一个回答虽然票数不高,但是确实踩到了这个点上。也就是能否有效的做形式上的创新。
可惜的是,没有人从源头上谈论这个问题。什么叫源头上来谈论和探讨呢。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莫言得诺贝尔奖,要从源头上探讨,就要先从评委为什么要给他颁奖来说,也就是说,颁奖的时候的发言是什么?(严格意义上说,这只是一种近似,只是至少减少了主观臆断)
我去诺贝尔奖的网站上看了一下,有中文版本的翻译:
其实这句话就已经完全解释了所有的原因。虚幻现实主义,也有翻译叫魔幻现实主义。这是一种特定的结构或者写法。
其次将传说,历史和当代结合起来,这三块就是他写作的实际内容部分。
这让我想起来了,就好比做汉堡包。如果给一个大厨发奖的话,可以是他使用蕃茄酱把肉饼,西红柿和生菜结合了起来。
只要以前没有人做过类似的结合,那他就是创新。比如没有人拿蕃茄酱做结合,别人都只是拿奶酪,那就是很明显的创新。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三个问题:
虚幻现实主义,它是一种好的粘合剂吗?
这里有三个材料,传说,历史和当代,为什么是这三个?
如果是两个,四个行不行,为什么是三个?
如果结合我作为一个比较挑食的人的经验,我可以得到的猜想是,评委喜欢这种粘合剂,比如评委喜欢吃蕃茄酱,不喜欢吃花生酱。那你用蕃茄酱做汉堡包就容易得到好评。
其次就是这三个食材,传说,历史和当代。
我的经验是食材一般是最挑的,你喜欢吃什么食材,以前人类学的研究已经表明,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定下来了,一般是很难变化的。而且越是吃饭挑食的人,越对食材讲究。所以这三个食材一定是很重要的。
如果按照这样的想法来看,我大概可以得出,评委的这个喜好可能会在很多其他的诺奖作品里面反应出来。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和当代两个都是时间,但是没有“未来”,所以可以更进一步地猜想,评委是比较保守和守旧的人。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来看看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都是什么情况。(只有莫言的有中文,其他都是我翻译的,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对语句顺序没有大调整)
2019: for an influential work that with linguistic ingenuity has explored the periphery and the specificity of human experience.
一件有影响力的工作,带有语言原创性,这种原创性探索了人类体验的边界和特异性。
(结构,或者说粘合剂好。但是没有讲出来具体的形式,可能要看书才知道,又是边界,又是特异性,是有点模糊不清的)
2018: for a narrative imagination that with encyclopedic passion represents the crossing of boundaries as a form of life
一种叙事的想象力,伴随百科全书般的热情,代表了以一种生命形式的跨界。
(跨界,也是表明粘合剂好。百科全书,是表明跨得多,类似佛跳墙)
2017: who, 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 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他,通过极具情感力量的小说,揭示了在我们与世界连接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与世界连接的幻觉,这不用我说了,也是粘合剂)
2016: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建立了新的诗歌表达形式,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里面。
(在歌曲里面写诗歌,粘合剂好,而且这种结构类似肉夹馍)
2015: for her polyphonic writings, a monument to suffering and courage in our time
她和弦式的写作,(她的这种写作)是为我们当代的痛苦和勇气立的一个丰碑。
(写作结构特点被归纳为和弦,用了“当代”的食材)
2014: for the art of memory with which he has evoked the most ungraspable human destinies and uncovered the life-world of the occupation.
记忆的艺术,他通过这种形式唤起了最难以捕捉的人类命运以及揭示了职业的生活世界。
(记忆的艺术是结构,也就是粘合剂。生活世界,也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当代,不是过去和未来)
2013: 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
当代短故事的大师
(这个主要是“当代”的食材,外加短故事的结构)
2011: because, through his condensed, translucent images, he gives us fresh access to reality
因为,通过他这种浓缩的,半透明的画面,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现实的新的认知。
(浓缩半透明,也是结构)
2010: for his cartography of structures of power and his trenchant images of the individual’s resistance, revolt, and defeat
他的力量的结构的制图法,以及他对个体的抵抗,反叛和击败的分明的画面。
(制图法是制作地图的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准确)
所以可以看出:
什么“难以捕捉”,“虚幻现实主义”,什么“半透明”,什么“幻觉”,什么“探索边界”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感觉--就是糊糊的。